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許兵)日前,經中國蠶學會第十屆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決定授予石泉縣“中國蠶桑之鄉”稱號。中國蠶學會將在蠶桑科研、成果推廣、技術服務等方面加強與石泉的合作,積極支持石泉蠶桑產業特色高效發展。
石泉興桑養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就是中國蠶桑絲綢生產的重要產區。2017年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旨演講中提到的見證絲綢之路歷史的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蠶”,就出土于石泉縣池河鎮。近年來,石泉通過建立“公司+合作社+蠶農(貧困戶)”的一體化生產經營機制和縣鎮村三級技術服務保障體系,大力推廣小蠶共育、多批次養蠶、自動上蔟等省力節本的科學養蠶技術。同時整合各類資金實施產業獎補,有效激發了企業和農戶發展蠶桑產業的積極性。如今,石泉打造出了從育苗植桑、養蠶繅絲到各類蠶桑副產品開發的完整產業鏈,是西部地區蠶桑生產第一大縣,全縣養蠶量連續7年穩定在7萬張以上,2017年全縣蠶桑產業綜合年產值達16億元。
中國蠶學會前期組織專家到石泉進行現場考察,認為石泉具有良好的發展蠶桑產業的基礎條件,蠶桑產業規模較大,發展勢頭良好;政府高度重視蠶桑產業的發展,定位清晰,產業鏈完整,技術力量較強;蠶桑產業對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貢獻突出,是農民脫貧致富和水源地生態保護的重要產業,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他們希望石泉進一步將蠶桑產業與生態建設、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著力提升綜合效益,培育特色品牌,為促進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