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許兵)寒冬時節,石泉大地上項目、產業建設熱潮滾滾。很多項目負責人告訴筆者,落地投產之所以這么順利,這與代表委員深入調研、創新監督、優化營商環境是分不開的。
從日前石泉“兩會”上獲悉,石泉縣已經連續獲得全市年度目標責任綜合考核六年優,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兩年優,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躋身全省“20強”。
“2018年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與人大、政協組織的鼎力支持、辛勤努力、創新創優是分不開的。”市委常委、石泉縣委書記李啟全在石泉縣“兩會”上對縣人大、政協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諫言發展的“智囊團”
這段時間,一個有著“石泉制造”標志的速食料理包品牌享譽全國,它便是落戶工業集中區的年產7000萬袋料理包生產項目,從2017年8月份引進落地到2018年4月份建成投產,目前銷售訂單超過2億多元。石泉縣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付出,安康及食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運賽是看在眼里,感激在心。
優化營商環境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部署,更是實體業主的共同期盼。石泉縣人大、政協常委會充分認識到,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他們傾心竭力開展調研視察,把脈問診出謀劃策,著力為優化營商環境貢獻人大政協力量。
2018年,縣人大深入到全縣6個鎮、15個縣直相關部門開展調研,了解有關企業和單位近年來的生產經營等情況,了解他們在行政審批、政府服務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征求對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和建議,形成調研報告和審議意見,并依法常態化開展監督,不斷推進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縣政協抽調人員深入到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聚焦縣政府《關于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各項部署,重點對簡政放權、行政執法、優化服務、規范收費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開展監督視察,形成了《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民主監督視察報告》報送縣委、縣政府,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決策依據。
據了解,石泉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先后配套出臺了13個規范文件,扎實推進“十大行動”,大力推行“一門、一網、一次”辦事,726項服務事項進駐政務中心集中辦理,其中263項實現網上預約、473項實現“最多跑一次”、117項實現“零跑路”,行政審批要件及時限大幅壓減,基本實現群眾辦事“只進一個門”,縣域營商環境監測考評位居全市前列。縣域市場活力高漲,2018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700戶、法人企業513戶。
縣人大政協始終把凝心聚力、促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2018年還對全縣重點項目、招商引資、鄉村振興、城鎮建設、旅游產業發展等情況進行調研視察,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縣上著力在主攻大投資、大產業、大轉型、大開放、大創新,強化脫貧攻堅、人才工作、教育發展、醫療服務、營商環境五方面工作,持續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綠色化水平上下功夫,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隨著一聲清脆響亮的汽車鳴笛聲,一輛客運車沿著環山盤道緩緩開進了石泉縣迎豐鎮梧桐寺村,村民們歡呼雀躍。這是該縣池迎公路改造工程實施兩年以后全線貫通駛入的第一趟客運車,看著嶄新的柏油馬路,群眾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大家說多虧了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和持續跟蹤監督!
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黨委政府努力奮斗的目標,也是人大政協履職盡責的要務。石泉縣人大、政協在為民代言上,著力聚焦人民群眾關切,聽民聲、察民情、納民意、匯民智、解民憂,既把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政策帶到群眾中去,又把人民的聲音傳上來,努力使縣委、縣政府的決策更順民意、更接地氣。
教育是民生之本、強縣之基。2018年以來,石泉人大聚焦提升全縣教育質量,為實現“不讓石泉人的孩子到外地上學”目標,深入調研座談,把收集到的32個方面的問題納入縣委書記“民情三本賬”,為縣委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縣政協調研組對縣委、縣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基礎教育整體水平的實施意見》落實情況開展調研并形成建議報告,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和縣教體局的高度重視,高規格召開了全縣教育大會,先后出臺了《關于強化“五教”工作的實施方案》和《關于教育“三個一流”創建工作實施方案》。
醫療也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圍繞如何更好讓群眾就近方便就醫,縣人大組織人大代表對全縣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及醫療改革情況進行了調研視察,就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提出了具體意見方案。為確保縣人大常委會作出的《關于建設健康石泉的決定》落到實處,還跟蹤進行調研,持續為促進全民健康發力。創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縣人大就全縣城鄉就業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摸清了底子,針對存在視野不開闊、創新不夠等方面突出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意見。
水電氣供應保障是群眾普遍反映的熱點問題。為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縣政協組成三個視察小組,通過問卷調查、實地察看、座談征詢意見建議等方式,分別就全縣供水、供電、供氣保障工作情況開展監督視察,形成了《關于全縣供水、供電、供氣保障工作視察報告》,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和企業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制定印發了《石泉縣方便企業獲得水電氣行動方案》,縣水利局和地電石泉分公司、潮午天然氣公司分別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整改,贏得了群眾高度認可。
脫貧攻堅作為民生的統攬,石泉縣人大政協持續關注、精準發力。2018年春,縣人大組織人大代表進村入戶深入調研, 形成專題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會,督促集中精力莫誤農時抓產業;扎實開展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調研,聽取專項報告并跟蹤檢查整改落實情況,確保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縣政協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切實構建起政協領導包聯、政協機關包抓、政協委員幫扶的全員助推脫貧攻堅的組織體系,全縣85名政協委員與廣大貧困戶建立了幫扶關系,在吸納貧困群眾就業、援助支持發展產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創新創優的“實踐者”
最近,石泉縣人大代表、陜西巴人文化旅游發展公司總經理陳國盛正在中壩作坊小鎮忙著張羅舉辦漢水庖湯宴民俗活動,通過旅游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在西安市建立的石泉農產品直營店,石泉縣政協委員、陜西博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賢雨正在忙著推介銷售地方農產品,通過訂單農業幫助群眾增收。這是石泉充分激發代表委員活力,發揮主體作用促創新實踐的縮影。
石泉縣人大、政協常委會一班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認真履職、強化監督的同時,注重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實效,切實樹立起人大政協工作品牌,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了積極影響。2018年,探索推行人大“兩個機關”建設、創新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的“石泉做法”,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的批示肯定。創新推行政協民主監督選派制取得實效,政協抓黨建工作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政協系統交流。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初石泉縣委印發了《關于加強縣鎮人大“兩個機關”建設的意見》,縣人大常委會及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鎮人大工作和建設的實施意見》,結合市人大推進鎮人大“四同一建設”工作,著力打造規范化的“工作機關”,以人民為中心的“代表機關”。縣人大常委會在認真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印發了《關于深入推行“一線工作法”的實施意見》,著力把一線工作理念、一線工作方法、一線擔當作為融入到每一項工作和每一個環節。
縣人大常委會將各級人大代表按區域劃分,建立了46個規范化代表工作室,出臺了管理辦法,著力打造功能齊全、與縣人大綜合監督信息平臺聯網的履職平臺,讓代表及時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協調和督促解決群眾困難問題,為代表常態化履職開辟了新天地,為群眾表達訴求架起了連心橋。積極組織開展助力新民風代表在行動、“人大代表大走訪”、十佳人民滿意的人大代表評選表彰、代表回選區向選民述職等活動,讓各級代表立足崗位充分發揮作用。
縣政協常委會深入推進委員每年至少要參加一次視察調研、報送一條社情民意、提交一件提案建議、包聯幫扶一戶貧困戶、推出一項創優工作為載體的“五個一”履職“創新、創業、創優”實踐活動。同時通過采取“學、講、干、評、考”五字提能法,堅持每周一次例行集中學習,每月開展一次“政協講堂”,每年對政協聯絡組、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履職情況實行嚴格的考評,讓委員們在學習交流中、實干創新中、考核評比中不斷提升履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