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旭 2018年,我市科協系統以服務促創新,以創新促服務,多項工作受到中省表彰。科協小服務促成科技大服務,科協真正成為“科技工作者之家”,也成為大眾創新的引領者和科技火種的播撒者。
去年,市科協再次被中國科協、省科協評為全國、全省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聚焦發展, 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
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市科協通過“柔性引才”方式,主動與省內外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助推全市主導產業轉型升級。
2018年先后在市中醫醫院、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市中心醫院、北醫大制藥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 4家,其中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屬于全國首家富硒產業院士工作站;在漢濱、白河、嵐皋等縣區圍繞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建立專家工作站16家。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30個(8個院士工作站、22個專家工作站),總數僅次于西安、寶雞,在全省受到好評。引進高端科技人才150余名,形成創新成果26項,新增產值2億多元,初步實現了縣縣有工作站、重點產業和重要領域工作站全覆蓋目標,為提升安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全市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
同時積極向國內外宣傳推介“世界最早的茶”起源于安康,聯系中茶所專家舉辦了“秦漢古茶”創新成果發布會。組織平利、嵐皋、寧陜縣企業利用楊凌農高會契機,宣傳展示安康農業科技新成果,為我市特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去搭建平臺。聯合安康學院成功舉辦“第一屆陜南鄉村振興發展論壇”,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就陜南鄉村振興發展展開深入探討。聯合有關省級學會在漢濱、嵐皋、紫陽、白河4縣區建立科技助力創新驅動發展學會服務站,邀請有關省級專家為我市特色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
統籌資源,構建立體廣域的科普宣傳大格局
圍繞“科技引領美好生活”主題,精心組織各縣區各成員單位開展“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去年3月29日,安康市暨安康高新區第二十六屆“科技之春”宣傳月主場活動在安康高新區生態商業公園金沙廣場舉行,市直和高新區60余個單位的300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和各界群眾2000余人參加活動。
整個宣傳月活動期間,全市共實施重點示范項目130個。151個市縣單位、96個鄉鎮、46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參與活動,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200場,培訓農民14萬人次,舉行各類報告會11場,2400人參加,舉辦青少年科技活動19項,7600名青少年參與。
緊扣“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主題,積極組織各縣區各相關單位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富硒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科學技術前沿與發展趨勢等內容,先后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三林研究員、中國科技大學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尹雪斌博士、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大亞、西安交大吳鋒教授、西安交大管理學院副院長王能民教授等知名專家來安作專題報告,全年舉辦“科技大講堂”5期。截至目前,累計舉辦“科技大講堂”12期,受教育人數達3000余人,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科技意識和創新思維。
聯合市教育局組隊參加了全國、全省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18屆青少年機器人、科幻繪畫作品大賽,獲得省級獎項62項,市科協被中國科協、教育部等九部委評為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組織平利中學、鎮坪中學、漢陰中學等學校30名高中學生參加了在西安交大、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的高校科學營活動。指導漢濱、旬陽、鎮坪、白河、平利、石泉成功舉辦“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12萬余名中小學生、機關干部和市民參觀展覽。
開通安康市科協微信公眾號,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微信群,改版升級安康市科協網站。重點鄉村、學校、社區建設集信息查詢、科普宣傳、技術培訓為一體的科普e站79個,其中在重點貧困村建成科普e站36個。嵐皋、鎮坪建成電子科普畫廊2個,寧陜縣在全市率先建成縣級科技館。大力實施“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計劃”,在主流媒體開展科普宣傳,全年刊發稿件千余篇、播出科普專題知識165期。
建家交友,讓科技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積極推動“網上科協”建設,開通安康市科協微信公眾號,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市縣科協系統等多個微信群,改版升級安康市科協網站,推行科協領導實名上網,直接聽取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進一步密切了與科技工作者的聯系。
向省科協推薦“最美陜西科技工作者”5名,我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崔鳴受邀參加全省“最美陜西科技工作者”表彰會并受到省委副書記賀榮接見。提請市政府開展了第十四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選,共評選出131篇優秀學術論文。聯合市脫貧辦、人社等部門組織開展了安康市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評選活動,陳正余等20名同志獲“安康市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聯合組織部、人社局開展了第三屆安康青年科技獎評選活動,張瑞智等20名同志獲第三屆安康青年科技獎。通過這些評選表彰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激發調動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組織召開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談會,積極為科技工作者辦好事、辦實事,對榮獲“安康市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的優秀科技工作者進行了隆重表彰,組織獲獎科技工作者和市直女科技工作者免費體檢,向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熱情。
創新模式,發揮科技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積極組織市內外科技工作者投身脫貧攻堅工作,全力為全市脫貧攻堅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扎實開展“十百千萬科普助力精準扶貧培訓工程”,組建了十個科技服務團,遴選出百名中高級以上職稱專家,分赴全市近千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面對面幫助群眾學技能、興產業、促脫貧。累計舉辦各類培訓100余場次,推廣先進實用技術20余項,為群眾免費發放科技資料5萬余份,有效提高了貧困戶的自我造血能力。
市科協還聯合市脫貧辦、市公務員局組織50余名專家歷時3個月編寫了《安康市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科普知識讀本》,拿出近20萬元資金印刷3萬余冊免費發放給全市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機關公務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同志為該書作序。該書涉及農村種養殖13個重點產業門類,推廣的都是近年來成型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
此外,市科協針對貧困群眾聯系專家難、發展產業缺乏技術支撐這一現狀,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聯合工信、科技、扶貧等部門推出“互聯網+科協+X”工作模式,將200余名市內外科技專家“掛在網上、連在線上”,與市內龍頭企業、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進行網上交流。這一模式在漢濱區忠誠現代農業園區、漢濱區吉河鎮礦石社區等不同地方試點后已在全市推廣。
據市科協負責人介紹,新的一年,市科協將繼續堅持抓重點帶全面,抓品牌增效能,抓班子帶隊伍,抓黨建促發展,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學術交流、智庫建設、深化改革等各項工作,推動科協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