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齊康 陳元益
“政府給我的幫扶,我心里都明白著哩”,在家里熱火的爐面上,聯合村貧困戶于祖平高興的從市畜牧獸醫中心幫扶工作隊長梁小軍的手中接過貧困戶脫貧告知書,鄭重的按上了手印。
“恭喜你,脫貧了!”
鎮坪縣曙坪鎮聯合村山高地少,曾經經歷過水電站建設土地淹沒、房屋搬遷,交通十分不便,2014年市委市政府安排市畜牧獸醫中心幫扶聯合村時,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全村260戶684人,其中貧困戶73戶192人,近三年來通過中心技術培訓、產業指導、籌調資金等措施,先后讓23戶46人脫貧,按照計劃2018年聯合村實現整村脫貧,于祖平就是新確定的脫貧戶。
過去,于祖平因為身體不好,不能外出打工賺錢,父親身體也不是很好,還有上初中的女兒,夫妻兩個人待在大山里,也沒什么賺錢的門道,一年辛辛苦苦的賺不下萬把塊錢,前幾年新蓋了房子,還欠了幾萬塊,日子過得緊巴巴,于祖平在心里也是憋著一股氣,搞成了貧困戶,畢竟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2017年,聽到屋里來的市畜牧獸醫中心的幫扶工作隊員說,可以申請政府的產業貼息貸款來發展養殖業,畜牧獸醫中心可以給他提供技術支持,還有企業簽約收購,于祖平心里琢磨著,這可是個打翻身仗的好機會。
當他說出了心中的想法,幫扶隊員和鎮村干部都十分歡迎,沒多久,5萬元的產業幫扶貸款就批下來了。
好幾次站在自家新建的養殖場前,于祖平自豪地說,“我這個豬場可是不一般,市畜牧獸醫中心的專家給我幫忙建的場子,還有3名駐村的畜牧獸醫中心同志給指導、幫忙聯系,讓我和永康農業科技公司結上了對子,簽訂了‘支部+公司+貧困戶’生豬訂單收購合同,在咱們村可是高科技養豬場了”。
經過一年辛苦付出,于祖平新投入使用的豬場年底還存欄4頭肥豬,年末再出欄3頭,除去花銷,能夠收入1萬多元。“明年豬上滿,收入至少能翻一番”,駐村第一書記吳杰提醒他。
于祖平家里的脫貧檔案冊上,在扶貧政策落實一欄,他家共享受了11項幫扶政策,除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還有產業獎補850元,新農合補貼950元,寄宿生補貼1250元,合作社分紅98.7元、退耕還林補貼2000元,養老保險及高齡補貼5085元,還有于祖平公路養護公益性崗位工資每年6000元……粗略計算了一下,家里的年收入該有26000元左右。
“關鍵是原來在這大山里找不到賺錢的門道,前幾年自己弄點啥的,錢沒賺到,反而賠一疙瘩進去,現在有資金,有技術,村鎮都鼓勵,更有幫扶單位駐村支持,感覺干點什么事有底氣,也有信心,怕就怕沒人給我們指路。”
“你現在是脫貧了,咱們脫貧不脫聯系,畜牧獸醫中心肯定還要在聯合村待幾年。”聽了畜牧獸醫中心相關負責人的表態,于祖平心中原來的擔憂頓時煙消云散。
四年的幫扶中,聯合村扶貧四支力量在幫扶干部的斡旋下整合在一起,建立了有效的扶貧工作機制,形成扶貧賬單,明確每名扶貧干部的任務,不完成不銷號。聯合村2018年脫貧51戶145人,整村脫貧工作年底通過了縣、市政府的驗收。于祖平脫貧了,后續的發展鞏固也是幫扶干部思考的大問題,脫貧的賬打不得半點折扣,脫貧后的擔子仍然是不小。
四年間聯合村實現了水泥路、自來水、動力電的全覆蓋,成立了村集體合作社和互助資金協會,2018年首次分紅20萬元,和永康農業科技公司結成養殖聯盟35戶,在社區工廠上班60人,轉移就業55人,村人均年收入增長65.55%,貧困發生率由四年前的28.1%下降到現在的1.61%。
現在駐村的梁小軍、吳杰、趙飛是市畜牧獸醫中心選派的第三批幫扶干部,通過安康市畜牧獸醫中心不斷接力的努力,聯合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如何把聯合村貧困戶的扶貧政策兌現到位、鞏固到位,如何把貧困戶的“脫貧賬”都算實在了,成為這三位年輕干部下一步要繼續扛起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