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芳
脫貧攻堅凱而慷,黨委政府擔肩上。為了百姓早致富,夙夜在公謀出路。民主黨派好戰友,不忘初心做幫手。政通人和國運旺,安康人民齊歡暢。自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脫貧攻堅號令以來,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舉國上下如火如荼的開展,安康作為國家連片貧困區,脫貧攻堅工作任重道遠。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民主促進會安康市委員會(簡稱:民進安康市委會)始終堅定“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心同德,同行同向,繼承和發揚老一代民進人的優良傳統,積極發揮教育、文化、科技等界別優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關注民生,助力發展,努力為全市脫貧攻堅、同步小康作出做大努力。

(民進市委會主委周裕厚指導漢濱區石梯鎮煙嶺村安置房建設)
送教支教常作為,捐資助學愛無疆。“ 扶貧先扶智”。 教育扶貧是斬斷窮根、阻止貧困代際相傳的治本之策。因學致貧在安康廣大貧困山區一定程度存在。民進安康市委會依托60%會員為骨干教師、省市級教學能手這一絕對優勢,在教育扶貧中譜寫了一曲曲嘹亮戰歌。漢濱、平利、紫陽、漢陰、嵐皋、寧陜等縣的偏遠中小學校,遍布著民進會員組團交流、送教送培活動足跡。近三年來,特別是民進市委會成立后,全市各級民進組織年均開展送教下鄉、聯校支教活動達30場次。“將優質教育資源帶給山里的孩子,讓貧困家庭學生通過教育,成就自己出彩人生,帶動全家走出貧困,斬斷窮根,過上美好生活。”這是民進會員長期堅持開展送教送培活動最樸實的愿望。幫助一名學生,扶持一個家庭,脫貧一個村子,奉獻一方社會。推進教育事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民進人的腳步從來沒有停下。關注民生、關愛留守兒童和鰥寡老人,是我市民進服務社會的又一特色亮點,為留守兒童送學習用品、衣物、做心理健康講座,為鰥寡老人理發、保潔、送糧油,一個個感人畫面,都成為民進人的日常。特別是民進企業家會員,在民進市委會的感召下,主動擔當社會責任,慷慨解囊,紫陽遠洋幼兒園、江南印務、利華鋼材、德創科技等企業近年來共計捐資助學400余萬元,資助從幼兒園到大學不同學段學生1100多人次。同時,民進市委會還積極爭取協調省外公益基金會,來安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僅本會聯系的北京明倫基金會2019年在白河縣資助品學兼優的高中困難家庭學生50名,資助金額達50萬元,并促成白河縣人民政府與該基金會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確保白河縣普通高中貧困學生及時得到應有資助。

(民進市委會組織企業界會員在石梯鎮煙嶺村開展捐資助學活動)
以文化人潤無聲,民風淳樸正氣生。物質貧困尤可扶,精神匱乏無藥醫。扶貧必扶志。民進安康市委會積極尋求以文化人、扶貧扶志的突破口,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在文化扶貧工作中不竭余力。會員魏田田歷時1年走遍九縣兩區,創作完成以安康市脫貧攻堅工作為主題的長篇報告文學《綠滿秦巴》,被列為中共陜西省委2018年度重點文藝創作資助項目。該書分別從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的全力推動、易地搬遷安置社區的安全舒適、社區工廠的就業有道、各級幫扶干部的苦幫真扶、文化扶貧和新民風建設的舉措成效以及貧困戶奮力改變貧困命運等的真實感人事跡,進行了全視角多維度描述!毒G滿秦巴》用文化的感召和精神的力量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搖旗吶喊、助力加油。會員李紅霞作為我市烙畫藝術重要傳承人,以弘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烙畫藝術為契入點,積極投身文化惠民活動之中,牽頭組織了全國著名烙畫家代表團來安康平利開展采風活動,《中國美麗鄉村平利行》《笑顏》、《路上的平利人》《醉美茶園》《女媧故里》等一幅幅最美鄉村新畫卷在全國烙畫家們炙熱筆下酣暢呈現,脫貧攻堅之碩果、鄉村振興之精彩、黨和政府之魄力、勞動人民之智慧、新時代新民風之魅力,引各媒體爭相報道,成為宣傳推介安康的有力推手,魅力安康鄉村游成為新的引爆,文化+旅游+扶貧,“于無聲處聽驚雷”,文化的力量,總是無聲無息卻又力拔山兮。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義寫春聯、文藝演出、新民風建設等文化下鄉活動的多年堅持,向鄉村學校及村委會捐贈圖書(書畫)、為貧困兒童免費藝術培訓、組織貧困學生參加京劇夏令營等文化惠民活動的持續開展,極大的滿足了老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長精神、激斗志、富內涵、利千秋,文化扶貧的效果全面彰顯。星星之火,光與熱同在,民進安康市委會一直在努力。
授人授漁是根本,科技惠農受歡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近幾年,民進安康市委會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發揮科技支部會員農業專業技術優勢,結合我市廣大農村發展基礎,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先后編寫了《穴盤基質育苗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蔬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無公害蓮藕栽培技術》和《高山蔬菜栽培技術》,入選《安康市產業扶貧技術服務手冊》。該手冊印刷2.5萬冊,免費發放到農戶手中,農民朋友普遍歡迎、反響強烈?萍际堑谝簧a力,先進實用技術在我市農村大力推廣,為農民的增產增收、農業的持續發展、農村的復蘇振興注入了強心劑。充分發揮農業園區就業脫貧帶動作用,對口聯系指導漢濱區忠誠、石泉縣嘉晟、白河縣綠佳和紫陽縣山野等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大棚蔬菜,協調各園區與貧困戶搞訂單種植,吸納貧困戶家庭人員到園區就業。據不完全統計,我會農業科技會員每年指導農業園區發展蔬菜近3000畝,貧困戶訂單種植1萬余畝。農業科技的高效運用,貧困戶基本實現了當年種植,當年見效,當年脫貧。
鄉村治理任務堅,法律援助不等閑。隨著法治建設的推進,鄉村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復雜性日益凸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民進安康市司法界的會員積極參加全省“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專項活動,義務擔當16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開通法律服務“綠色通道”, 深入到貧困戶家中,為貧困戶免費提供精準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以法律維護權益,以真情幫扶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律師會員們堅持把公平正義擔在肩上,把貧困群眾放在心里,雪中送炭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民主監督勤履職,勠力同心促發展。按照“堅定政治方向、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堅持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積極配合省委會在白河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截至目前,本會對白河縣共計開展了13次調研活動,實地調研了11個鎮,40多個村,走訪企業26家,貧困戶近300戶,深入了解白河縣產業發展、政策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扶貧等方面工作。特別是在產業脫貧、產業發展方面,我會會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徐懷德教授牽頭為白河縣編制了“木瓜產業‘十三五’規劃”,并被白河縣聘為木瓜產業發展顧問,積極為白河縣木瓜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在搞好民主監督和產業幫扶的同時,近日,我們還聯合民進省委會開展了澳洲魏基成天籟列車捐贈助聽器活動,為白河縣中心敬老院捐贈助聽器49臺,價值15萬元,且此項活動將長期滾動實施,幫助聽障老人重返有聲世界。
脫貧攻堅即將圓滿收官,鄉村振興號角已經吹響,關注民生、服務社會,我們從未止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民主黨派“四新”“三好”的期望和要求牢記在心,第一屆民進中央主席馬敘倫同志“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在正道上行”的初心和囑托如雷貫耳,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在中共安康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民進安康市委會始終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職盡責,以“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新安康建設的征程上風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