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陳迪)今年以來,市人社局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配套跟進就業公共服務,聚焦“四個一批”,為更多群眾叩開創業就業之門。
探索“新社區工廠”新型就業模式,支持就地就近就業一批。加大勞動密集型產業引進力度,強化就業創業政策扶持,把工廠辦到移民搬遷社區,走出了一條“新社區+新工廠+貧困戶”的就業扶貧新模式。結合蘇陜對口幫扶工作,積極推進承接毛絨玩具文創產業轉移,找準安康培育新興就業產業的方向,拉動本地就業載體迅猛發展。截至10月底,全市已建新社區工廠499家,新社區工廠覆蓋全市362個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吸納就業2027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6726人。全市毛絨玩具文創企業已投產200家,其中今年新增106家,就業總人數9212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686人。
做響勞務品牌,大力開展培訓促進就業一批。充分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促進貧困勞動力與當地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出了“紫陽修腳”、“旬陽建工”、“漢陰廚師”、“嵐皋家政”等“一縣一品”特色產業培訓或勞務品牌,積極推進技能培訓進社區、進安置點、進村組,按照不同類型、不同群體,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就業技能培訓等定向式培訓。截至10月底,共完成技能培訓68701人,其中開展修腳師培訓1.17萬人次,目前安康籍修腳師在全國各地開店超過7000家,從業人數接近5萬人。
抓有組織勞務輸出模式,促進轉移就業一批。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就業扶貧日”等各類主題活動,拓展對外輸出、就地轉移、外出就業“三種渠道”。大力推廣“旬陽村級勞務扶貧服務公司”模式,把人力資源招聘、職業介紹、就業培訓、勞動力派遣等就業服務延伸到村,精準服務到戶到人。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2.48萬人次,勞務輸出規模達到60萬人,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3899人,全市設立公益性勞務輸出站11個,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4966人,建成村級勞務服務機構(站)574個,服務覆蓋1527個行政村,實現村級勞務服務全覆蓋。
加大創業政策支持,扶持創業拉動就業一批。積極開展基層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八個一”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建設“要素齊全、即時服務、一次辦結”的標準化創業中心13個。堅持開展“創業+產業”培訓模式,并落實培訓、獎補、貸款等政策措施,扶持創業帶頭人創辦產業項目,吸納貧困人口穩定就業。截至10月底,今年新培育認定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4家、市級返鄉創業園區6家,培育新增就業扶貧基地120家,帶動就業5459人,開展創業培訓2718人,新建創業擔保貸款信用鄉村10個,全市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86筆共4.18億元,直接扶持創業人數2486人,帶動就業人數6215人,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521萬元,創業就業載體建設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