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學熱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中,“監督”一詞共出現52次,是《決定》高頻詞之一。
陶勇俊
在對權力的監督方面,《決定》明確了健全黨和國家監督制度的改革路徑,即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同時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等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作為《統計法》賦予的“統計監督”職能,本次《決定》將其上升到國家治理的高度,如何理解“統計監督”的作用?本期我們邀約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陶勇俊,就如何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以及如何保障統計數據真實可靠談談個人見解。
《統計法》規定,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是《統計法》賦予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的三大法定職權,獨立行使,不受侵犯。
統計監督是統計部門依靠統計調查、統計分析,及時、準確地從總體上對經濟、社會的運行狀態實行全面、系統檢查、監測和預警,促使經濟、社會活動按照客觀規律要求持續、健康、協調地發展的一種職能。
統計監督的作用有哪些?一方面統計監督是國家統計部門對社會經濟現象的有關數據進行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的調查研究活動,是如實反映經濟建設實際過程的結果、檢查政策及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和問題,為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分析。其中,政府對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必須加強對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狀況進行必要的監督和預警。另一方面統計監督是保證統計信息準確、杜絕弄虛作假的重要措施。目前新形勢下,伴隨著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形成,社會各個集團之間的利益矛盾更加錯綜復雜,個別行政領導為了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以及政治榮譽,違反《統計法》和有關規定,在統計上弄虛作假,虛報瞞報,“以權定數”,“以數謀私”,肆意篡改統計數據,嚴重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致使有些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因此,必須加強統計監督,充分利用法制、行政等手段排除這種非法干預、排除人為因素,防止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蔓延。
如何使用好統計監督?一是加強統計執法監督,確保統計信息的準確,為充分發揮統計的監督職能奠定良好基礎。統計監督與統計執法監督有著區別,統計執法監督是對統計活動自身的監督,是法律監督的范疇。“打鐵先得自身硬”,只有符合法律法規的統計活動,才能成功地進行統計監督,準確的統計信息是發揮統計監督職能的基礎。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性、準確性,是保證統計工作質量最重要、最基本的條件。二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現代化的統計監督系統。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統計信息更是經濟、社會信息的總括,它因時因事而呈動態。因此要想從千變萬化的信息數據中分析規律,掌握發展情況、預測未來趨勢,必須建立健全一整套現代化的信息處理系統,對大量的統計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統計監督。三是實現統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及時、有效的統計監督應該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通過對信息資源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要素分配提供數據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統計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為中心,以強化統計監督職能作用為導向,不斷提高基層統計工作科學性規范性和源頭數據真實性準確性,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統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