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坤
四月的秦嶺,山風習習,群山溝壑之中處處彌漫著泥土的清新和山花的芬芳。4月29日,由武警安康支隊出資援建的包河村綜合服務中心揭牌儀式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武警安康支隊官兵以此次揭牌儀式為契機,再次走進包河村,開展精準扶貧、產業扶貧、幫困扶貧,讓溫暖和關懷成為扶貧路上軍民攜手同行的最美陪伴。

政治引領,強化黨建主陣地
“一個好支部就是一座堅強戰斗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給錢給物,不如幫建一個好支部。”政治委員杜濤第一次來到包河村,了解到村里長期無“三委”活動場所,黨組織功能渙散的情況后,當場把“抓黨建”作為包河村扶貧第一步。20萬元的專項資金迅速到位,歷時1年零4個月,嶄新的綜合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村民總算有了自己的“家”。

“黨支部要當好人民群眾的堅強后盾,黨員更要做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擔負起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同步邁入小康社會的歷史責任。”搬進“新家”后,該支隊政治委員杜濤為村民黨員們帶來第一堂微黨課。據了解,該支隊政工處黨支部與村黨支部常態開展聯建共創活動,并協調組織能力強的黨員骨干定期到包河村參加組織生活,采取黨課教育定期上、黨日活動一起過、結對幫帶跟蹤抓等方式,宣傳精準扶貧的基本知識,引導該村黨員將模范帶頭意識滲透到日常,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村中群眾消除“等、靠、要”等消極思想,自覺自愿地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靠勤勞的雙手實現發家致富的小康夢。
產業幫扶,拓寬增收致富路
“產業興,才能百業興。要致富,僅靠外力幫扶不夠,關鍵還得自力更生。”該支隊支隊長趙英佶在座談會上與村民們談到。2019年底,支隊扶貧領導小組在走訪中發現當地村民家家都有大量滯銷的拐棗和甜桿等農作物,“怎樣讓這些農作物創造出更大的利益”成為了大家共同商討的熱點。該支隊扶貧領導小組主動請戰,派專人與有關部門對接,邀請駐地農業專家結合包河村實際進行產業指導,并帶著村民到安康市附近新村建設示范點、產業合作社參觀學習,最終制定了成立拐棗、甜桿酒加工廠的產業扶貧計劃,真正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幫助當地貧困戶精準脫貧。

近期,支隊與包河村簽訂“2020年精準幫扶協議”,并將前期20萬元送到了村支書的手上,作為扶貧產業啟動資金。看著平地而起的加工廠,村里的貧困戶逐漸樹立起“脫貧不能等靠要”的思想,紛紛將自家田地種上拐棗、甜桿。

真情援助,激發群眾內動力
扶貧扶志、教育脫貧。2019年7月,包河村一次性考出了5個大學生,可是高昂的學費讓原本應該歡天喜地的五個家庭,卻怎么也笑不出來,支隊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與5名貧困學生建檔立卡,成立幫扶對子,為每人每年提供5000元助學金,托起貧寒學子求學夢,。“謝謝!謝謝武警叔叔!”在收到5000元助學金的一瞬間,剛剛考入中山大學的學生小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大爺,最近家里怎么樣啊?”逢年過節期間,該支隊還前往新社區慰問看望易地搬遷的困難群眾,以“拉家常”的方式詳細詢問他們身體狀況、生活情況和子女教育等相關情況,為他們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鼓勵他們要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爭取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健康義診,編織親情同心結

“兒子在外打工,自己行動也困難,生了病也沒有錢去正規醫院檢查,還是人民子弟兵好,送醫上門,來到家門口為我們檢查身體!”王奶奶拉著軍醫的手親切的訴說著。因病致貧、缺醫少藥是村里的普遍現象,支隊協調鎮衛生所一同前往包河村,在新社區組織健康扶貧義診活動。“大爺,您每天晚上用熱水敷一敷腳”“現在天逐漸熱了,您穿的衣服要經常換洗”衛生員王超克服著路途中出現的暈車癥狀,迅速進入工作狀態。“老鄉,你血壓有點高,這個藥一次吃兩片……”軍醫則耐心細致地為村民進行檢查,對村民所患疾病對癥下藥,并反復叮囑用藥事項。問診、發放藥品、講解醫療健康知識……無一不讓村民感到了子弟兵的溫暖。

“武警官兵不僅為我們上黨課,還送來了種植技術和產業資金,如果再不好好干,就真太對不起他們的辛苦付出了。”包河村村委書記程寶勝一邊說一邊朝著官兵豎起大拇指。兩年來,支隊先后列支60余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包河村脫貧建設,各項民生工程,教育幫扶、醫療幫扶、兜底保障、困難群眾慰問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不僅溫暖了民心,也增強了群眾生活的信心。目前,拐棗、甜桿酒加工廠基礎工程也已完成,預計今年6月正式投產,投產后將帶動當地困難群眾實現就業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