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3月21日,共青團漢濱區建民辦長嶺社區第一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選舉產生了共青團長嶺社區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書記和副書記,拉開了安康易地搬遷社區團組織建設的序幕。共青團安康市委緊緊圍繞市委《關于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任務,以“建強一個組織、鞏固兩個陣地、落實三項機制、做好四項服務”為抓手,實現了應建盡建,在2020年全省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工作現場會上,團安康市委以“安康市易地搬遷安置社區團建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為題交流工作經驗。
堅持黨建引領、建強團的組織。對符合條件的易地搬遷社區進行調研摸底,采取在移民搬遷社區臺賬中和直接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尋找團員青年,建立團員青年花名冊,摸清團員青年底數,科學設立團的組織,截至目前共建立易地搬遷社區團組織47個,按照“政治可靠、能力突出、青年擁護、實干擔當”原則選配了47名團支部書記,組建了由先進青年典型、社區工廠負責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議事能力強青年代表等181人進入團支部班子,進一步充實增強了團組織的工作力量。
鞏固兩個陣地、聯系服務青年。團市委統籌線上網絡團支部和線下“青年之家”青少年服務陣地兩大建設,將線上線下兩個陣地建設成為聯系搬遷社區青年的重要平臺、提升團組織活力的重要引擎、增強團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陣地,大力打造搬遷社區青年身邊的共青團組織,截至目前建立線上網絡團支部47個,統籌蘇陜扶貧協作、希望工程、青少年社會組織等資源建立線下青少年服務陣地26個,共計聯系服務搬遷社區青少年2.55萬人。
落實三項機制、激發組織活力。依托“黨建帶團建”“團干部直接聯系青年”“共青團區域共建”制度路徑,新成立的團組織由所在鎮團委領導,所在縣區團委開展為期6個月的指導建設,解決了新成立團組織怎么干、團組織建設怎么規范、團干部如何來聯系服務青年的問題,有效地激發了團組織的活力,推動了工作開展。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漢濱區建民辦長嶺社區團組織成立后,積極協調爭取資源,先后吸引義工聯合會、援助少年兒童協會、青年創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入駐積極服務搬遷社區青少年,分別被團中央評為全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工作示范項目和優秀項目,分別獲得15萬元和5萬元的資金支持。
做好四項服務、助力社區發展。全市各級團組織把易地搬遷的后續扶持發展工作作為共青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載體,作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重點開展青年志愿服務、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困難青少年群體關心關愛服務、社區環境凈化美化服務,以團組織為核心凝聚搬遷社區青年力量,積極助力“和諧搬遷社區、活力搬遷社區、溫暖搬遷社區、美麗搬遷社區”建設,廣泛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情暖童心”“童步益行”“留守兒童微心愿”等活動152場次,吸引社會資金90余萬元,覆蓋青少年8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