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媛 劉祥松
“今年豬仔成本上升,但是幫扶單位給我補貼500元,辣椒種苗也是免費提供的,還拿到了5000元的‘貧困殘疾人創業陽光增收’補貼,有政策幫扶,我有信心讓家里的日子更好。”旬陽縣金寨鎮珍珠村村民龔紀乾說。
貧困戶龔紀乾家住珍珠村四組,四級殘疾,依靠產業幫扶政策,加上吃苦耐勞,栽種拐棗12畝、黃花菜30畝、魔芋5畝、辣椒1畝,養殖生豬2頭、土雞10只,2019年實現人均收入7700元,順利脫貧。
自市公安局包聯珍珠村開始,緊緊圍繞鞏固脫貧成效,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路徑,興產業、促就業、穩兜底、強幫扶,讓珍珠村群眾脫貧不返貧,過上好日子。
發展產業是實現農民穩定脫貧的重要舉措。市公安局直接撥付資金20萬元支持珍珠村產業發展,鞏固傳統煙草、畜牧、勞務三大主導產業,扶持發展拐棗、魔芋、光伏、五味子四大特色產業,探索發展辣椒種植產業,形成短中長相結合、傳統與特色互補的產業格局。
今年,全村發展烤煙490畝、辣椒200畝,發展生豬養殖300頭、土雞6000羽。發放拐棗苗13000株,對全村1347畝拐棗園和180畝五味子中藥材產業園強化管護,累計受益貧困戶150戶、非貧困戶27戶。通過拓寬增收渠道,開拓多元化收入,實現“戶戶有主導產業、人人有穩定收入”的目標。
針對珍珠村山大溝深,距離城市遠的實際情況,市公安局大力開展消費扶貧,讓群眾在家門口掙錢。
“今天有點激動,正愁著圈里的肥豬不好賣,市公安局的同志來我家把一頭豬的肉全買了,這一下就收入5000塊,在家門口變現啦。”貧困戶劉廷安說。
6月19日,市公安局機關第四黨支部組織黨員民輔警到珍珠村開展“消費扶貧助力貧困群眾產業增收”主題黨日活動。現場采購農戶豬肉270斤、木耳40斤、香菇22斤、土豆等其他農產品1000余斤,總價值11000余元。不僅幫助解決了貧困群眾農產品滯銷難題,更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一年來,依托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帶貨、民警入戶采購等方式,珍珠村超過10萬元的豬肉、土雞、桿桿兒酒、木耳等土特產品被銷售到市區,走向省城。
幫扶發展產業、解決銷售難題,還有親人般的關懷,讓這里的群眾和幫扶干部產生了深厚的情意。
“王警官對我可好了,上回我老伴兒生病,他又是打電話又是送來現金,真不知道怎么感謝啊!”年近七旬的貧困戶尤常金這樣介紹著包幫干部王洪明。
在珍珠村,像這樣的幫扶場景并不少見,每一名包幫干部都用自己的真心跟貧困群眾做朋友,常常聽到群眾念叨包幫干部的好。
今年,市公安局圍繞為幫扶對象辦實事,機關民警對全村162戶有幫扶需求的貧困戶實施“一對一”“全覆蓋”結對幫扶。6月上旬,該局集中幫助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面臨的種苗、化肥及農副土特產品銷售等困難,共計為幫扶對象捐贈物資近萬元,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問題8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