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勛 古小康
“拿起鐵鏟子,穿上紅馬甲,管護隊員準備集合。”漢濱區大河鎮堰灣村監委會主任文幫富在電話里面一吆喝,不一會兒,十幾名身穿紅馬甲的村民便集中到了村委會前的廣場上。“快過年了,咱們今天把村委會周邊的衛生拾掇一下。近期疫情有反彈,每人再發5個口罩子,請大家做好自我防護。”文邦富一邊說,一邊給大家發口罩。
文邦富是堰灣村監委會主任,也是綜合管護隊的“頭兒”,專門負責村級公共設施維護、衛生保潔、防汛搶險、治安巡邏等。“以前村上修水管、接電線這些雜七雜八的事,真不好整,都是村干部個人落人情,請人修,時間一長,根本不行。現在有了管護隊,至少雜事有人做了,力量也更強一些。”說起管護隊,村支書程滿章也是滿臉笑容。
大河鎮堰灣村是貧困村,山大溝深,自然條件較差。脫貧攻堅以來,市、區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硬化入村路,修了安置點、拉了引水管,路燈、綠化、垃圾桶等公共配套設施也逐步完善。但隨著安置點搬遷群眾增多,公共基礎設施使用頻率變高,正常的維護保養成了大問題。
“廣場上健身器材要是再不修,都要銹死了”。“到鎮上還有一段距離,屋里頭有時候燈泡壞了,水管漏了,簡直難得找人修。”這是2020年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包聯堰灣村后,單位領導在入戶走訪時,聽到貧困群眾無意間說出的一些話。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如何幫助搬遷群眾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成了始終掛在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謝光運主任心上的“大事”。經過充分調研,并借鑒外地經驗,組建堰灣村綜合管護隊的想法呼之欲出。幫扶單位拿資金,村上謀劃定人選,第一書記擬定管理制度,監委會主任牽頭組織2021年1月7日,大河鎮堰灣村綜合管護隊正式成立。
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投入資金8000余元,購置雨衣、雨鞋、安全帽30余套,喇叭、油鋸、電風鎬等各類維修工具80余件,交由村綜合管護隊統一調配使用。村兩委按照“多崗合一、一員多用”的原則,把村干部、小組長、可兼職公益性崗人員、部分有技能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整合起來,組建堰灣村綜合管護隊,細化分成維護、保潔、搶險等5個工作小組,明確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在村上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搶險、衛生保潔、設施維護、疫情防控、防火治安巡邏等公共服務。管護隊還制定了嚴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參與管護活動的次數直接與村干部、小組長及公益崗位待遇掛鉤。
“有了考勤制度,激勵也是關鍵,除開村干部,對管護隊中的貧困人員全部實行積分制管理,參與一次村上的綜合管護行動或完成一項公共服務工作,均根據工作量大小進行愛心積分。愛心積分可以在村上的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駐村第一書記馮犀說。“以后,在每季度的新民風表彰中還準備評選為民服務標兵,專門在管護隊員中產生,調動他們參加公共服務的積極性。”
綜合管護隊將現有的村級各類崗位人員進行集中整合,實現了“多崗合一、一員多用”,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公益崗管理、村級事務管理等多項工作相結合,引導在村的貧困群眾自覺、主動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和公共服務,既調動了村上群眾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實際問題的內生動力,樹立了愛家、護家、管家的信心,又確保村上公共服務問題有人管、事情有人干,發揮出了“四兩撥千斤”作用,實現了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