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鑫
深化校地合作,既是提高辦學質量,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創新,促進雙方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
長期以來,安康學院堅持服務基礎教育、服務“三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著力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21年2月,安康市政府與安康學院召開了校地合作聯席會議,為新發展階段校地合作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安康學院圍繞“社會關注什么、師生期盼什么、發展渴望什么”凝練特色優勢,開展社會服務,不斷提高教育服務貢獻能力,在校地合作新征程中邁出了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
編制高質量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開局,安康學院全面貫徹國家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總體部署,確立了“1+1+5+13”規劃體系,“1”指安康學院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1”指服務安康經濟社會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5”指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師資隊伍、信息化、基本建設專項規劃,“13”指二級學院子規劃。充分發揮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作用,緊密對接地方人才引培需求、千億級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和企業關鍵技術需求,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打造精品團隊,增強科創能力,改革內部管理,建立了“校院聯動、專家研討、多方銜接、專班推進”的工作機制,增強了教育與社會的循環、教育與經濟的循環,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為深化校地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奠定了基礎,為安康進入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實現人才支撐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
狠抓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按照“地方所需、高校所能、合作共贏”的思路,安康學院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發揮調查研究在科學決策與破解難題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各縣區,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征集校地合作項目168個,其中,技術支持類89個,校政合作類21個,校企共建類20個,培訓服務類19個,人才引培類14個,協議簽訂類5個。校內組建的160余個專家團隊分頭認領、分步實施,聯合市政府出臺了《2021年校地合作實施方案》。以“增量提質、高點起步”為統攬,定方案、議措施,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成熟一批、建設一批”的思路,完成了10.8億建設項目儲備,學生宿舍樓項目已獲立項批復,具備開工條件,形成了以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
搭建合作平臺促進高質量發展
聚焦優勢互補,搭建合作平臺。圍繞鄉村振興,安康學院與建設銀行、市政府共建鄉村振興學院,與漢陰縣共建鄉村振興產學研基地,與流水鎮共建實踐教學中心和藝術寫生基地,通過開展人才培訓、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全面服務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目前已完成培訓1萬余人,《秦巴山區“人—山和諧共生”現代化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課題已獲建行研究院批準立項,為打造人山和諧鄉村振興安康樣板奠定了理論基礎。圍繞人才培養,安康學院與陜西師范大學、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安康高新中學簽訂協議,傾力建設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辦好安康人民滿意的教育儲備人才力量。圍繞校地共建,安康學院與市中醫醫院、市人民醫院共建“教學醫院”,共育醫學人才;與市科協共建“公眾科學素質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推動市民科學素質建設;與市秦嶺辦共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研究與實踐;與市人社局、安康愛多寶動漫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建“毛絨玩具原創設計園”,服務于實踐教學和就業創業;與博創宏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建“產教融合示范基地”,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市財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共建“產學研基地”,創新全產業鏈融資擔保支持模式。
根植秦巴沃土,為安康發展貢獻教育力量是安康學院的使命與職責。唯有擔當實干,方能不辱使命,安康學院將持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層次,用“軟實力”為安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