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系統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直面普適型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的客觀實際,以“汛期來臨前全部建成投用”為目標,倒排工期,大力推進地質災害普適型專業監測預警項目建設。截至目前,700個普適型監測預警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審查,陸續進入建設施工階段,總體進度走在全省前列。
重視為先,搶抓工作黃金期。2021年汛期,安康連續遭遇20輪強降雨天氣,地質災害災情、險情高達1087起,僅主汛期就新增疑似地災隱患730處。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堅持以汛情為令,以避險為要,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及后續治理。先后組織召開4次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普適型監測預警工作,在全系統形成了“抓好預警預報,重點加快普適型項目建設提升技防水平”的認識,形成了搶抓汛期來臨前黃金期,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的強烈共識,普適型監測預警項目重視程度明顯提高。
謀劃在前,科學布局強統籌。在全省任務明晰前,市自然資源局主動謀劃、超前布局,以“項目建設方案做實、困難考慮充分、措施制定精準”為要求,提前安排部署全市2022年普適型監測點選點踏勘工作。省上任務下達后,市自然資源局立即組建工作專班,迅速下沉縣區一線,對已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展開“拉網式”排查,對地質災害隱患較多的紫陽、嵐皋等縣進行蹲點式調研。同時,組織專家對2021年隱患點普適型設備選點科學性、類型選取適宜性、參數設置合理性、安裝施工合規性等進行“回頭看”,為項目布局提供參考。在今年項目分配上,著重突出實戰需要,避免平均分配。通過廣泛與縣自然資源局、地勘單位座談會商,于2021年12月即形成了項目方案提交專家審查。
把關到位,從嚴從細促實施。第一時間下發《關于做好安康市2022年地質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區嚴格按照《陜西省2022年地質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工作實施方案》,依法依規推進項目招標及監測方案設計,組織技術力量開展現場踏勘調查、編制監測設計方案、填寫相關圖表、獲取最新的模型數據。市局分管同志親自協調、親自督辦,帶領業務工作人員深入一線,現場商議解決各縣(市、區)在方案編制、專家審查、項目招標、現場施工、質量監管等環節中的困難問題,為穩步推進項目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