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是紫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屬事業單位,主要承擔該縣職業技能培訓的組織實施工作。近年來,該中心立足自身職能,以幫助群眾提技能穩就業為己任,以助力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堅持大膽創新、務實苦干,狠抓職業培訓、技能脫貧、修腳產業和自身建設,取得了一定成就。
創新模式,職業技能培訓煥發生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中心曾以縫紉工、電工等培訓享譽全省。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市場用工發生變化,該中心的培訓工作逐漸衰落。2010年前后很長一段時間,培訓工作一度停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該中心開始“絕地反擊”。2014年,成功探索出了“政企合作+全程免費+定向就業+收入保底+保障服務”的技能培訓工作新模式,煥發出強勁活力。多年來,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728期,培訓學員4.1萬余人。其中修腳師系列培訓3.3萬余人,家政月嫂、特色烹飪、電子商務、職業茶農、養老護理等專業培訓8000余人。職業技能培訓也一躍成為該縣解決群眾就業增收、促進產業發展轉型、加快脫貧攻堅進程、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服務中心,技能扶貧工作戰果輝煌。該中心堅持服務大局,以技能培訓助力群眾掌握過硬技能、促進穩定就業、幫助增收致富,摸索形成的“黨政主導+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技能扶貧紫陽模式,得到了中省市的肯定和認可。2017年12月,省委宣傳部、省人社廳、省扶貧辦、省社科院等8部門在該縣聯合召開全省技能扶貧研討會;2018年7月,省人社廳專題舉辦“全省人社系統紫陽模式”專題研討班,面向全國全省大力推廣紫陽模式,目前全國已有40余個兄弟縣區推行紫陽模式。該模式被人社部評為2018年度中國就業地方創新事件,并獲評全球最佳減貧案例、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全國人社系統精準扶貧典型案例。與此同時,該中心榮獲全國人社系統2017年至2019年度優質服務窗口、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先進集體,所在基地被確定為全市首批基層改革創新觀察點。
全力推進,修腳產業實現發展壯大。幾年來,該中心緊抓修腳康養產業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可喜進展。如今,全縣擁有修腳企業130余家,開辦修腳店近9000家,從業人員4萬余人,2019年總營收90億元,2021年總營收70億元。配套產品行業快速發展,開辦藥品生產企業2家,上市產品50余款,年產值超過8000萬元,開辦一次性修腳刀片生產企業3家,產值5000萬元以上。“山上種藥、山下建廠、山外開店”的全產業鏈格局初見雛形,也為鄉村振興打下良好的產業基礎。7年來,修腳產業已經從無人知曉的小微行業發展成為縣域經濟重點健康產業。同時,紫陽縣修腳健康產業基地建成投用,紫陽修腳產業工會完成組建,通過不斷加強工會組織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橋梁作用,著力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開展職工困難援助上下功夫,中心先后被授予“安康市五一勞動獎狀”“工人先鋒號”稱號。紫陽修腳師被人社部公示為全國知名勞務品牌。
勇于擔當,培訓能力提升卓有成效。目前,該中心打造了一支具有很強戰斗力的工作隊伍。建設了一批以修腳師為重點的深受市場歡迎的培訓專業。建成了中心辦公場地,電腦、打印機、密集架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建立了覆蓋全縣的招生專干體系,每個鎮派駐1名專干專門負責生源組織,培訓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目前,培訓基地被列入公共實訓基地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市總工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