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我國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陜西省“優質服務標兵”、漢濱區第一醫院內科主任周嶸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不斷努力,把有溫度,接地氣的優質科普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戶,改變安康老百姓的健康理念,為健康安康、健康陜西、健康中國行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周嶸1993年畢業于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先后在江西省上饒市鄉鎮衛生院、縣醫院、市級醫院臨床工作近3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科室管理經驗。2014年11月,周嶸以學科帶頭人的身份進入漢濱區第一醫院工作,擔任大內科主任。他注重專科建設,培養專科人才,架構專業梯隊,經過近8年的規劃和努力,把一個大內科發展成心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 2018年4月,周嶸擔任心血管內科主任后,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開啟了艱難的再次“創業”之路。他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目標,規范管理制度,將科室發展目標、管理責任分解到每個人身上,使每一位職工把自身的發展融入科室的整體發展之中,互為人梯,共同進步與提高。心內科一步步由弱到強,由小到大。
該院心血管內科已成為國家心血管中心高血壓病醫聯體漢濱區分中心,參與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中國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調查及關鍵技術研究、陜西省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網絡協同研究中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關注健康,健康中國”健康小屋一體化管理項目、空軍軍醫大學西北地區瓣膜性心臟病前瞻性隊列研究項目。

他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率先在安康市區縣級醫院開展心臟介入術應用,諸如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導管射頻消融術等。從2018年11月至今,已完成了冠狀動脈造影術2000多例,PCI、PTCA及藥物涂層支架術、藥物球囊300多例,安裝起搏器10余例,射頻消融術3例,月業務量達150多萬元。年門診量從原來不足1萬人次上升到3萬余人次,年住院人數達2500人次。
他身兼陜西保健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安康市心血管專業分會常委、陜西安康市房顫聯盟副主任委員、陜南心衰學院特聘講師、大專家.COM周嶸科普專欄特約撰稿人、人民日報.人民好醫生特約撰稿人、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高血壓達標中心特約科普直播人。
他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科普文章600余篇,先后獲得“2017年中國ACTIVE全國基層經典病例比賽三等獎”“2018年中國ACTIVE全國基層經典病例比賽二等獎”,2020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心系群眾獎,2021年心血管科普達人直播紅人,2021年醫生云獎。擅長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診治。

他發現安康地區的老百姓偏咸、辣等重口味飲食,預防、養生、保健的觀念比較薄弱,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因病返貧的群眾不少見。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行動,響應2030健康中國行動計劃的號召,讓醫療資源下沉,在基層縣級二級醫院陸續開展了原三級醫院開展的心血管內科心臟介入三、四級手術,使本地區許多疾病能就地解決。
他利用互聯網+和社群慢病管理相結合的創新模式,讓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助力健康中國。通過科普宣教來改變安康老百姓的健康理念,傳遞疾病預防、養生、保健常識,讓百姓少得病,不得病,不能因得大病而返貧。
他經常走基層、進機關、下社區,義務進行健康知識科普講座,為老百姓義診,看病盡量不讓老百姓花冤枉錢,獲得了患者和當地老百姓的高度贊譽。自2014年11月至今,周嶸參與巡講近300余場次。為方便患者和惠及廣大老百姓問診就醫,又建立了“周嶸心關愛之家”“大醫精誠”“向健康前進”等社群,24小時開機,被大家稱為“貼身醫生”。通過人民日報人民好醫生、大專家.COM等平臺用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形式,把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醫學知識傳遞給大家,全面提升安康百姓的健康素養,讓更多人擁有更科學、更健康的生活。
“周老師的授課講解的很精彩,無論是從診斷、技巧剖析,還是管理都很實用,使我受益匪淺。”聽課群眾這樣說。

大醫治未病,科普傳萬家。“周嶸長期堅持在基層醫療一線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時刻不忘服務于民,服務于醫的初心,面向廣大群眾普及健康知識,讓百姓盡量少得病,方便群眾就醫。小病不出門,大病不出區,使得許多心血管慢病復發率和再住院率得到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健康中國貢獻著力量。”漢濱區第一醫院黨委書記余祖財對記者說。

陜西科技報記者 曹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