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肖義軍)今年以來,市委編辦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強化機構編制服務保障,在重點領域改革、編制資源統籌、民生事業護航等方面集中調度、靶向發力,為建設五個“幸福安康”提供堅實的體制機制和機構編制保障。
該辦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緊扣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推進省級經開區和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優化“飛地經濟”、硒資源研發利用、農村現代物流服務、知識產權保護、農文旅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推動城鄉協調融合發展,助力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強化城市生命線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旅游、科技服務等重點領域服務保障。協同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助力秦創原富硒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創新人才用編措施,用好用活人才編制周轉池,支持“校招共用”,積極保障我市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建“科技小院”和定向培養農科生工作,為鄉村振興引入專業人才、培育新興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協同相關部門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優化編制資源配置,持續保障“一老一小”、殘疾人等民生實事,強化基本公共服務職責,用心用情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優化資源布局,加大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及學段之間教育資源動態調整力度,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推動“教科研訓”融合發展,提升教育數字化水平,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協同推進市域中心、縣域副中心醫療體系建設,持續落實大學生村醫專項計劃,提升基層衛生健康及公共服務能力,滿足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強化醫;鸢踩O管體制及工作力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病有所“醫”、醫有所“保”。健全陜南民歌、漢調二黃等非遺傳承保護體系,強化基層公共服務供給,助力特色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開展,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協同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硬仗,突出信訪接待、法律援助等重點領域,健全職能體系、增強人員力量,推動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提質增效,用心用情為群眾排憂解難。持續鞏固提升我市鄉鎮社會治理創新改革試點,以履職清單賦能基層治理,劃清縣鄉權責邊界,推進全市鎮(街道)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著力構建事權清晰、責能相適、履職順暢、保障有力的鄉鎮權責體系,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持續提升“交所合一”改革成果,打造“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基層公安戰斗實體,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