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屈玉淵
安康學院教育學院強化立德樹人使命擔當,立足區域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服務基礎教育為軸心,構建以“服務鄉村教育、聚焦師資培養、推廣科技教育、發揮智庫作用”的“四維一體”的多元化社會服務體系,取得顯著成效。
服務鄉村教育,深化實踐育人。依托區域資源,建立紫陽縣毛壩中學鄉村等教育實踐基地,強化實踐育人;組織師生開展支教、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2023年10月組建“星火未來”支教隊,定向服務茅坪鎮中心小學,結合“互聯網+支教”模式,利用每周一固定時間授課,每學期授課12節次,推動支教服務制度化發展;堅持打造精品課程,是該院支教隊最大特色,每周授課前,支教團隊會進行線下聽課和評課,全面預設、認真思考授課班級學生情況、可能提出的問題,通過實際舉措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師范生通過課程準備、支教實踐、課堂反思等環節,全面提升個人實踐能力,實現教師教育素養的全面養成,為個人職業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聚焦師資培養,賦能基礎教育。主動承擔“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項目,面向全省小學教師開展學科培訓與教學能力提升服務,累計培訓骨干教師千余人次。同時,通過學科建設與人才培訓,為區域學校輸送優質師資,推動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與灃東第三小學、漢中興漢新區實驗小學、安康市幼兒園等學校建立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研討、課題共同申報、實踐技能培訓、理論與實踐互促等方式,強化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推動專業建設、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全面培養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營造良好氛圍,提供良好環境,創造良好條件。
推廣科技教育,創新服務形式。圍繞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信息化等方向,專業開展科技推廣活動,培養師生科技素養。依托省級科研平臺——陜西安康公眾科學素質普及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發起實施“人工智能科普100場”特色行動,緊扣國家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需求、深耕基礎教育服務,同步推進調研環節,圍繞中學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及課程建設等方向,到紫陽縣毛壩中學、鎮坪縣牛頭店鎮九年制學校、漢濱區五星小學等學校開展專題科普講座、研討等活動,精準洞察中學人才培養需求,為深化校際合作、賦能基礎教育筑牢根基。
發揮智庫作用,服務區域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安康學院教育學院院長、專業教師等十余位老師被多所鄉村學校聘為“科技副校長”“科技教育顧問”“園長助理”,提供科普教育、教育規劃、課程改革等專業指導,參與地方政府教育決策咨詢,6項成果被市縣采納。同時,結合實際問題開展應用研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與技術方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依托該院陜西省安康公眾科學素質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安康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安康學院教育研究中心三大科研平臺和科研創新團隊不斷推進社會服務,科研團隊及平臺成員積極融入地方,與政府、企業和學校建立長期持久合作關系,開展政策、教育咨詢,講座服務活動200余場,派出20多名青年教師到地方學校掛職鍛煉,為安康地區基礎教育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下一步,安康學院教育學院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區域發展實際,有效銜接高校資源與基層需求,在鄉村教育振興、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技術創新等領域,持續發力、形成示范,為區域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