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十年向善力建,十年筑夢河山。
向內深耕,超200億施工產值潤澤幸福安康,秦巴山脈見證赤子情懷。
向外突破,160個項目覆蓋十個省市,為區域發展筑牢硬核支柱。
十年來,陜建十二建集團先后斬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陜西省先進集體”“安康市建筑業優秀企業”等各級榮譽100余項。榮譽背后,折射出集團在建筑領域深耕細作的工匠精神與創新活力,也印證了集團作為區域行業標桿的深厚底蘊與前瞻視野。
陜建十二建集團十年發展史,是一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的生動教材,更是一曲新時代建筑產業砥礪奮進與民生福祉提升深度融合的壯麗凱歌。
屬地深耕 實干篤行鑄基城市發展
2015年國企改革攻堅之際,陜建十二建集團在安康注冊成立,此舉不僅開創了陜建屬地化發展新范式,更開啟了陜建十二建與安康同頻共振、共生共榮的奮進篇章。
十年來,集團深耕屬地、成長迅速,現下轄10家子分公司,匯聚1000余名骨干力量。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陜建集團的堅強領導下,集團上下砥礪奮進,聚焦打造陜西向南開放門戶、國家級高新區等戰略支點,筑機場、建劇院、興園區、強路網,鑄就民生工程標桿、擘畫城市新貌、賦能產業升級,為安康高質量發展鐫刻下時代注腳。
跨越三溝四梁八面坡、“馴服”膨脹土建成的安康富強機場,開啟區域發展新航程;應用建筑業十項新技術的安康北環線,攜手高新片區路網新建改造工程打通產城融合 “黃金通道”;高新區飛地新經濟產業園、西北紡織服裝產業城等10處重點產業項目化身“引鳳之巢”;漢濱區高井中學、漢濱區長春中學,平利縣第四小學等12項重點工程打破教育資源壁壘;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安康市中心醫院第三醫院等7個醫療項目讓群眾盡享“家門口”的智慧醫療;省級重點水利工程白河馬力溝水庫,惠及白河縣城和紅石河沿線10萬多名群眾的生產、生活;榮獲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的安康漢江大劇院,與新華書店創新文化發展產業園、安康工人文化宮共同打造承載市民文化生活的“藝術穹頂”……以精工品質賦能高質量發展,陜建十二建讓安康的 “筋骨” 更健、“溫度”更暖、“氣質” 更優。
“我們的員工近一半是安康人,安康這片熱土的滋養,成就了今天的十二建。”回望十年砥礪征程,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毛青峰認為,植根安康不僅是十二建核心品牌優勢,更是其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站在“十五五”規劃新起點,十二建正從運、投、建全周期,將屬地、省內、全國、“一帶一路”倡議等各級布局融入新領域。
版圖破圈 跨域賦能加速反哺桑梓
從深耕駐地在安康創造價值,到跨域開拓為安康創造價值,十二建集團完成了單極核心到多點協同的戰略迭代。
今年7月,集團承接的首個省外項目甘肅省隴西縣南河東路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A 區)順利交付使用。該項目預計惠及 200 戶搬遷群眾,目前已完成180余戶搬遷工作。項目交付不僅進一步完善了隴西縣城總體規劃,更切實改善了當地群眾的人居環境與居住條件,彰顯了十二建的民生情懷與責任擔當。
建設期間,項目部積極響應地方行業主管部門號召,扎實開展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月、質量管理提升及消防演練等系列工作,憑借過硬的施工實力與嚴謹的管理作風,先后斬獲隴西縣建筑能工巧匠品牌建設培訓競賽“砌筑工明星班組”、隴西縣“優秀施工項目”等榮譽,為集團進一步開拓當地市場提供了有力背書。
錨定西南市場,集團于2021年揮師重慶,承建了重慶天地源·玖璽香都項目,該項目已于2023年竣工,作為集團深耕重慶市場的“開篇之作”,其成功落地不僅填補了集團在渝業務的空白,更成為拓展西南區域經營布局的關鍵支點,彰顯了集團優化戰略版圖的深遠考量。
今年8月19日,西南戰場再傳捷報。集團在云南的首個超高層建筑基礎工程——昆明滇池珺睿項目,歷經56小時連續奮戰,提前圓滿完成超高層筏板澆筑任務,項目全面轉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此次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任務的順利完成,具有雙重突破意義:既攻克了復雜環境下超高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難題,為集團后續承建同類項目積累了寶貴經驗;更在云南超高層建設領域樹立了標桿示范案例,為集團深耕西南市場、擴大區域影響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放眼東北,今年4月,集團與黑龍江華潔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簽署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合作協議。此次簽約是集團在生態環保領域的重要探索,更是“向外拓”戰略結出的又一碩果,為集團拓寬業務領域、實現多元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統計,陜建十二建在建項目已覆蓋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甘肅、寧夏、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10個省市。
“第四工程公司已經整體遷到成都,在繼續輻射四川、重慶、云南等西南重點區域的基礎上,向新疆和西藏進發。”據市場開發部副經理劉超介紹,2024年,集團簽約省外項目12個,實現合同簽約額61.42 億元,占比提升至58.58%。
錨定外拓項目主引擎地位,集團同步深化內部資源整合,構建起“外進賦能、內整反哺”的良性循環,積極招收本土人才,帶領安康超1.7萬名產業工人奔小康。通過強化產業鏈鏈長角色,集團攜手安康上下游1000余家企業形成發展共同體,推動產業集聚效應持續放大,區域經濟輻射能級顯著提升。
創新發展 綠色智造賦能轉型升級
項目質量是建筑企業的立根之本、發展之基,陜建十二建始終把準這一核心命脈,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以一項項標桿工程為實踐戰場、創新策源地,加速引領建筑工業化與產業綠色轉型。
“膨脹土高填方處理屬世界性工程難題,這也是2017年安康機場遷建項目的核心難點。”據科技質量部經理王戰飛介紹,集團在無同類工程經驗可循的情況下迅速組建科技攻堅團隊,以強夯置換、沉管振動擠密砂石樁等靶向工藝試驗破題,通過原位檢測與沉降磁環等實時監測嚴把工程質量。匠心研創終結碩果,安康機場如期完成校飛,為通航筑牢根基,項目團隊《膨脹土高填方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獲評陜西省住建廳、省國資委重點科技研發項目。在“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 雙桂冠“得主”安康北環線的建設中,從跨鐵通道施工、超寬異形橋梁建造等復雜工況的攻堅突圍,到綠色施工、智慧運維等品質標準的迭代升級,科創也是高頻“關鍵詞”。
近年來,集團還聚焦數字化管理、智能裝備應用,在建項目實現BIM技術全覆蓋,5個項目開展BIM+智慧工地建設,持續探索應用智能施工技術,推進物聯網、5G與工程機械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塔吊、無人施工升降機、測量機器人等智能裝備應用。2022年,集團順利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持續向新的另一面,是加速向綠。
2020年,陜建十二建集團人才公寓投入使用,這是安康地區第一個A級裝配式建筑,也是陜南地區裝配式綠色建筑標桿項目;2021年,集團承建的金龍大廈在安康率先成功運用裝配式預制構件;2022年,集團派駐白河縣公路村幫扶工作隊采用預制構件方案,將天麻產業園中的泥坑改造成融合產業園區……如今,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領域已從城市建設拓展至廣袤鄉土。據新型建材PC構件廠董事長陳竹介紹,目前公司大力推廣的鄉墅產品已覆蓋漢濱、平利、嵐皋、白河等縣區。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集團引領制定的農村鄉墅行業標準于8月底正式頒布實施,這是陜西省建筑行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統計,陜建十二建集團10年累計獲魯班獎2項、國優獎2項、長安杯4項、華山杯5項、興安杯7項,BIM成果獲國家級獎項12項、省級13項,QC成果獲國家級獎項47項、省級78項,創新技術應用工程15項,獲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專利145項。這股持續涌動的科創力量,正在秦巴大地乃至全國范圍內推動著傳統建筑業向 “更智能、更高效、更綠色”的未來加速邁進。
人才驅動 核心引領重塑領域標桿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戰場” 上,結構優化似排兵布陣,而人才,始終是陜建十二建最鋒利的 “尖刀”。
“目前,我帶頭承攬的陜西省住建廳項目、陜西省科技廳項目已經順利結題,陜西省科協項目正在推進。”人才戰略的驅動效應,在企業發展部經理李文凱的蛻變軌跡中得到詮釋。這位來自山東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5年前以高層次人才身份進入十二建,如今他不僅是集團三個省廳級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還建立了公司在環境工程領域的科技創新研究體系,帶頭建立了集團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機制。5年來,他在多個崗位歷練,先后獲得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陜西省省級企業高層次人才、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青年人才托舉計劃項目入選者、安康市千名青年人才選育工程入選者等稱號。
“向善而建,因人而成”,集團始終將人才工作置于戰略核心,近年來每年投入100余萬元用于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先后出臺了《人才引進管理辦法》《高層次人才成長關注辦法》《新員工成長關注辦法》《后備干部選拔管理辦法》等20余項人才培養制度,構建了以制度筑基、以平臺聚力、以文化賦能的多維人才培養體系。
積極引才,集團搭建校企合作橋梁,與長安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學院等院校共建實習基地;打破引才地域壁壘,以職工公寓保障、配偶就業協調吸納人才;激發內部薦才活力,設“伯樂獎”鼓勵員工主動薦才,形成 “校招、社招、內薦”三維引才格局。
潛心育才,集團以多元載體強技能,建立企業專家顧問制、做實“師帶徒”、組建內訓師團隊、打造 “十二建課堂”,開展技能比拼及關鍵崗位競聘上崗,組織項目經理論壇、青年大講堂、新員工百日成長匯報大賽;以暢通渠道促成長,為職工定制職業規劃、為重點崗位開展職業規劃測評,以一線鍛煉和輪崗扎實踐行“實踐出真知”的用人哲學;以開拓視野提素養,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MBA” 之家、推薦 30余名中層攻讀碩士,邀全國行業專家授課,構建了全鏈條育才體系。
十年來,集團職工隊伍從最初的14人創始團隊,蓬勃壯大至1000 余人。其中,博士 1人、碩士23 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 80%;中級以上職稱者245人,一、二級建造師380人。10年來,有126人獲得市級以上榮譽,其中安康市突出貢獻專家1人,市級勞模3人,省市級技術能手、工匠18人,陜建控股技術能手23人。這支隊伍平均年齡僅 32 歲,盡顯結構優良、素質過硬的昂揚風貌。
初心如磐 紅色基因滲透發展肌理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
陜建十二建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和“魂”,緊扣“黨建引領、創新融合、服務發展”的工作思路,在不斷探索實踐中,構建起了“黨委領航、支部領向、黨員領跑”的“三位一體”黨建工作體系,走出了一條“做強引領、做實基礎、做亮特色、做響品牌”的黨建新路徑。
“規定動作”出色,集團黨委從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著手,編制黨建工作標準化手冊,對黨建工作實行年計劃、季評價、月指引“三個清單化”管理,大力開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實現基層全面規范、全面提升、全面過硬。此基礎上,集團以項目為載體,實現“三聯”工作十大縣區全覆蓋。以黨員“崗、區、隊”為抓手,集團累計成立項目臨時黨支部20余個,創建黨員責任區10個,黨員示范崗30余個,黨員先鋒隊、突擊隊20余支,黨組織網絡深度嵌入經濟建設主戰場。集團2個支部榮獲安康市、陜建集團“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北環線項目聯合黨支部榮獲安康市四星級黨支部,第五工程公司黨支部榮獲陜西省國資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黨支部稱號。
“自選動作”出彩,集團將黨建業務協同作為融合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創新“三個六”黨建工作法,深入推進黨建融入體制、融入經營、融入考核、融入人才,差異化開展黨建+市場開拓、黨建+科技創新、黨建+品質保障、黨建+文化引領“四個工程”,深挖支部特色做法,同時創新培育品牌文化,逐步形成了“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黨建新格局。
陜建十二建黨委始終牢記“國企姓黨”這個根本屬性,在全面履行社會責任中展現出強大執行力,把組織優勢持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十年來,集團積極響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號召,先后選派9名干部職工參與安康市白河縣駐村幫扶工作,累計捐贈205萬元,為數萬名安康籍勞務工人提供就業崗位。面對疫情防控和汛情等突發情況,集團聞令而動、沖鋒在前,先后10天時間完成漢濱三院隔離病房的交付,9天完成旬陽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項目,7天建成安康高新區方艙醫院,并選派145名黨員干部下沉12個社區參與疫情防控,抽調500余人、投入機械設備180余臺參與防汛救災。同時積極參與地方賽事承辦、助學、志愿服務等公益事業,先后收到安康市、各縣區多封感謝信,被授予安康市文明單位、陜西省國資委文明單位標兵等稱號。
乘勢而上 凝心聚力共謀發展新篇
從秦巴山脈的技術突圍到全國版圖的生態構建,深度參與行業標準建設、積極踐行國家戰略部署,十二建集團的十年征程不是一隅之得,而是國企在各個關鍵領域 “挑大梁、當先鋒”的使命擔當。
放眼未來,陜建十二建堅持“穩、進、實、新”發展思路,圍繞“成為最具價值創新的生態型建筑服務商”發展愿景,全面推進集團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持續深化頂層設計,集團構建以一體化與相關多元化為核心的五大發展戰略體系,推進標桿基層單位打造等三大重大工程,加快提升發展質量。
聚焦業務拓展,集團系統優化布局,一方面做強房建、基建兩大主業,做優安裝、建材、設計等專業板塊;另一方面以安康為核心樞紐,加大運營、投資業務布局力度,深度參與當地城市運營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同時奮力開拓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構建 “屬地深耕、省內支撐、省外主攻、海外延伸”的全新市場格局,穩步增強發展能級。
做強管理提升,陜建十二建以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為抓手,聚焦“一流總部”與“標桿基層單位”雙打造,推動組織架構與管理流程持續優化,建立健全管理支撐體系,通過精細化管理,科學提升發展效益。
深化人才戰略,集團將職工福祉提升納入重點工作,持續完善激勵型績效考核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員工福利待遇,著力增強職工的獲得感、歸屬感與幸福感,讓集團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職工。
“奮力推進幸福安康建設,以實績實效為行業綠色升級、數字轉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正如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偉偉講話中提到,十二建人在新的歷史坐標上、在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中,正以昂揚之姿、奮進之勢,踏上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