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慶 張光明)電動自行車“充電難”問題,困擾著許多小區居民。近日從市住建局獲悉,自2025年啟動專項整治以來,全市已在498個住宅小區展開攻堅,通過新增充電端口、加強日常監管、普及安全知識等系列舉措,有效緩解了這一民生難題。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11584個,此前存在充電設施不足的278個小區已全部達標。
“過去下班晚了,搶充電樁就像‘打仗’,現在方便多了。”談及小區的新變化,家住城區的劉女士感觸頗深。這一變化的背后,是一場覆蓋全市的“拉網式”摸排與建設行動。
整治初期,市住建局聯合各縣區物業主管部門對全市住宅小區進行排查,發現共有278個小區充電端口不足,導致“飛線充電”、車輛入室等現象屢禁不止,成為社區安全的潛在隱患。
針對這一問題,市住建局迅速制定增補計劃,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充電端口建設。截至目前,不僅補齊了原有的設施缺口,還為部分條件允許的小區額外增設了1303個端口,進一步提升了充電便利性。
設施建起來了,如何確保長效運行?市住建局在推進硬件建設的同時,同步指導各物業小區建立“一車一檔”管理信息庫,實現對車輛停放、充電行為的動態監管。各物業公司也加強日常巡查,及時處理線路老化、設備故障、違規停放等問題。
“現在每天有保安在充電區巡邏,看到插頭松了、線路破了都會第一時間報修。”金州路某小區物業經理表示。此外,各社區還通過宣傳欄、業主群、社區廣播等多種渠道,持續向居民普及安全充電知識,營造“人人講安全”的良好氛圍。
盡管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部分難題依然存在。一些老舊小區因空間狹小、業主意見不一,導致充電樁安裝推進緩慢;部分已建成的充電區域,也時常被機動車占用,影響正常使用,設備維護跟進不及時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面對這些挑戰,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聯合街道、社區及規劃、消防、電力等多部門,推動建立“建管一體”的長效機制,通過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壓實管理責任,筑牢社區安全防線,讓居民充電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