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逐漸運用到金融領域,互金公司刷臉3分鐘就能批貸款,券商實現了遠程開戶,如今銀行 ATM機也正式走向刷臉時代。昨日,記者在五味什字一家銀行看到,客戶不需要攜帶身份證、銀行卡,臉對著ATM機幾秒鐘,按提示操作幾下,錢就可以“吐”出來。
“刷臉取款”每日最多2萬元
昨日,記者在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了解到,這家銀行的ATM機首頁上已經增加了新的選項——“刷臉取款”。
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營業室大堂經理常欣然向記者介紹,客戶只要在ATM上通過輸入手機號驗證身份開通后,即可享受真正的“刷臉取款”,最快僅需幾十秒。開通后,首先在ATM機上點擊“刷臉取款”,輸入銀行預留手機號碼,注視屏幕上方的攝像頭,輸入取款金額就會吐出鈔票。
“以后,我們老年人出門不怕忘帶銀行卡了,只要在ATM上‘看’上一眼,就可以輕輕松松取到錢。”家住南廣濟街的市民周先生表示,“雖然年齡大的老年人不一定都能‘玩得轉’這些新事物,但是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便捷。”
記者發現,在ATM機上“刷臉取款”不僅不需要攜帶銀行卡,500元以下取款更是連取款密碼都不用輸。目前,建行各網點機具,“刷臉取款”每日限額和插卡取款限額一樣,共用額度2萬元。
雙胞胎、微整形者也可精準識別
據了解,目前銀行“刷臉取款”的第一步為“人臉識別”,即機器系統自動抓取取款人現場照片,與銀行可信照片進行對比。除了要求人臉識別外,還需要用戶輸入手機號碼或身份證號碼進行身份確認,最后輸入賬號密碼后才能取款。
手機屏幕刷臉解鎖、上班考勤刷臉簽到,刷臉技術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可是將“刷臉”和ATM機取款聯系在一起,安全性還是引起不少人的擔憂。“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有多高,有沒有被盜刷的風險?建行相關負責人稱,由于剛開通沒多久,“刷臉取款”的準確識別率尚未統計,也沒有發生一起風險事件。
常欣然介紹,用戶在化淡妝或者稍微濃妝、整容微調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識別出為同一個人,也可以從雙胞胎客戶中準確分辨出來,這是因為用戶的骨骼、眼角開度、眉間距等都是有一定差別的。利用核心算法對人臉部的五官位置、臉型和角度進行精準的計算、分析,保證較高的識別準確率。
金融機構爭相競逐“刷臉”技術
截至目前,西安地區建設銀行已有11家網點實現了ATM機“刷臉取款”,后續還將在全省網點和自助銀行全面上線。
此外,記者了解到,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已在北京、上海、廈門等國內多個城市的營業網點推出“刷臉取款”。浦發銀行昨日也表示,計劃在今年年內推出“刷臉取款”功能的業務。微眾銀行、浙商銀行、平安銀行、西安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將在業務環節運用“刷臉”技術。
在取款、開戶、貸款、支付等金融領域,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今年9月1日,支付寶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8月底,京東線下的京東之家體驗店已經開始內測“刷臉支付”功能。而百度早在4個月前就把“刷臉支付”搬進了自家食堂。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左右。而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金融行業內人臉識別的市場前景,更被業界預估為千億級市場。 (記者 王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