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富有陜西特色的經濟發展藍圖已經勾勒,我省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這為陜西更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構筑改革開放新高地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一帶一路”大格局下,陜西如何在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實現追趕超越?
時代為陜西出卷,我們如何答卷?全國兩會期間,我省代表委員圍繞“三個經濟”深入思考、積極建言。大家表示,“三個經濟”已經成為陜西依托自身區位優勢、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抓手,在全方位開放中為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助推陜西在追趕超越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樞紐經濟
打通發展大動脈
陜西位于全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處在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位置,發展樞紐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
寶蘭、西成高鐵相繼建成通車;西安至布拉格等14條客運航線、至芝加哥等3條貨運航線、至布達佩斯和科沃拉中歐班列開通運營;西安鐵路樞紐規劃獲中國鐵路總公司批復,西安鐵路將形成銜接11個方向和15條干線及關中城際鐵路的大型環形放射狀鐵路樞紐……隨著陜西立體交通樞紐的不斷完善,陜西發展樞紐經濟,其勢已成。
作為省會城市,西安的區位優勢以及航空航天、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優質資源,在連接亞太經濟圈、歐洲經濟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促進交流合作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西安來說,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就是要發揮區位優勢,率先發展臨空型樞紐經濟。”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協主席岳華峰說。
近年來,西安“臨空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建立了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航空物流產業增長較快,但發展中還存在短板。岳華峰建議,國家民航局應加快對長安貨航運營資質、貨運飛機引進、國際國內航線開辟、新增航班時刻的審批力度,使長安貨航盡快投入運營。他還建議海關總署將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監管服務平臺設在空港新城,在西安形成跨境電商“雙平臺運行、雙試點推進”的格局。
“發展樞紐經濟,將不斷增強我省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助推經濟發展的動力變革。”全國人大代表、渭南市市長李明遠表示,隨著《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作為陜西“東大門”的渭南,在發展門戶經濟的同時,將全面完善區域航空、鐵路和公路網絡建設,打造綜合交通次級樞紐。他建議,推進“關中平原”與“黃河金三角”聯動發展,全面打造關中綜合交通次級樞紐。
門戶經濟
邁出開放新步伐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陜西積極推進核心區建設,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發揮科教與人文優勢,正在成為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一帶一路”的經濟和文化門戶。
陜西如何發力門戶經濟?要積極搭建我省優秀文化和優秀企業、品牌“走出去”的平臺和載體,打造面向世界的“一帶一路”文化高地……我省代表委員對陜西發展門戶經濟積極建言。
“發展門戶經濟,將大力推動我省構筑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助推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李明遠表示,下一步,渭南將充分發揮陜西“東大門”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籌建保稅倉庫和外貿加工園區,搭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擴大對外貿易,吸引企業總部、國內外客商聚集。
未來,陜西要持續推進“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切實發揮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一帶一路”的門戶作用,邁出對外開放的新步伐——這是我省代表委員的共識。
流動經濟
匯聚發展新動能
“流動經濟和樞紐經濟、門戶經濟緊密相連,互相促進。樞紐經濟和門戶經濟的發達,將極大地促進資源、人才、信息、資金的流動。”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如是說。
采訪中,諸多代表委員也都持有類似觀點。大家認為,人才、資金、技術、大數據等各種形態的發展要素活躍流動,將有力匯聚起陜西追趕超越的強大動能。
方蘭認為,在推動流動經濟發展中,陜西要系統發展物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物流體系,吸引國際資金、商品、物資、人員、技術等經濟要素自由流動,讓資金、人才、信息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快流通,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要用好物流中心、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高新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增強對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匯聚融合。
“作為西部省份,除了交通、通訊所帶來的生產要素流動之外,陜西應更加重視人才的流動。”方蘭表示,所有的生產要素中最具創新力的就是人,要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為陜西追趕超越提供強大的人才動力。她還建議,要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開放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更加主動地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發力“三個經濟”,發展路徑愈加清晰,陜西奮力追趕超越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 本報記者 周明 耿薇 喬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