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發布了《2018年陜西藍皮書》,預計2018年陜西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速。
藍皮書認為,陜西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持續增長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但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經濟向好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工業生產壓力凸顯,制造業投資減弱,居民經營性凈收入增長放緩,經濟增長趕超壓力加大。預計2018年陜西經濟發展在繼續提高質量的基礎上,經濟增速會處在穩定水平,但仍然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陜西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牛昉表示,建議出臺更多項舉措,解決社會和民生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如,積極回應新業態發展,加快研究制定推進共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共享經濟發展方向;開展眾創、眾包、眾籌等模式創新,發展新型小微共享企業等。
牛昉表示,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表現在:一是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依然是重大問題。居民收入水平總體較低,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雖然連年有所降低,但城鄉居民收入比依然為3.03:1;居民收入的地域差距依然較大。
二是社會保障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不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層次較低,且多為縣級統籌,雖然設置多種繳費檔次,但在自愿選擇、自主繳費的情況下,大多數城鄉居民偏向選擇低檔次的繳費標準,因而保障程度不高。
三是提升民生基本保障水平面臨更多困難。工資增長和企業承受能力的矛盾難以緩解,就業穩定性較較差;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勞動力人口素質與陜西產業發展結構不夠匹配,“就業難”和“招工難”問題并存;就業者的勞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對陜西的調查顯示,簽訂固定期合同的就業人口僅占所有就業人口的13.2%,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占68.4%,合同簽訂率偏低。 華商報記者 黃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