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里一些商家打出﹃七夕﹄活動廣告
有人將七夕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一年一度的農歷七夕將至,西安街頭也被濃濃的甜蜜氣氛包圍。與此同時,節日所帶動的“浪漫經濟”也全面升溫,鮮花、珠寶、飯店、電影院等商家也積極行動,抓裝甜蜜商機”吸引顧客,形成“七夕經濟圈”。
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實質是一種文化現象,七夕文化歌頌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傳承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借助七夕節的到來,適時推出“浪漫經濟”,既增添了節日浪漫氣氛,又繁榮了消費市場,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但過度的營銷,搞一些莫名其妙的噱頭,是否會讓節日失去本來的意義?
現象:每逢七夕節朋友圈都在曬恩愛
8月17日,就是被譽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節。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身邊很多微信好友,都會在朋友圈里“曬”恩愛。
今年30歲的劉磊,在高新一家軟件開發公司上班。翻開他的朋友圈,將時間定格在去年七夕節,這一天,他發送了2條朋友圈。一條是當天晚餐時間,他發了6張照片,有和女友的合照,也有當晚吃的西餐美食,以及一家裝修很有情調的餐廳照片。第二條朋友圈,劉磊發送的時間大概在晚上10點多,兩行簡短的文字,配了一張8個人唱歌場景的合影照片。文字中不僅表達出希望他和女友能永遠在一起,也希望和其他6位同學能情誼長存。
其實不僅是劉磊,在記者的微信朋友圈中,每年七夕節“曬”幸福的人也不少。有曬收到的鮮花,有“攀比”紅包大小的,有“顯擺”奢侈品禮物的,還有拍照告訴大家今天吃了什么大餐的;甚至還有公布晚上去哪兒住的……
朋友圈一夜間似乎變成了一個“年貨”交易市場,如此喧囂,好不熱鬧。其實,不管大家怎么曬,最后得利的都是商家,大家開心過七夕,商家們也很開心,想蹭七夕的熱點,是要花錢的。
每逢七夕節到來,很多精明的商家都會絞盡腦汁搞一套“七夕浪漫經濟”的營銷方案,各類促銷優惠不斷,一些獨具特色和創意的購物活動也粉墨登常
走訪:市民消費熱情高用禮物表愛意
8月11日中午正逢周末,記者來到人氣極高的小寨賽格,在珠寶黃金專柜,發現很多珠寶品牌都趁機推出七夕活動,不少消費者正在詢價。今年27歲的趙女士說,她和男友剛剛訂婚,準備看看首飾,為婚禮準備,這段時間恰好遇到七夕節活動,如果優惠合適的話,她們就打算購買了。
七夕主打愛情,鮮花是必不可少的主角。位于端履門附近一家花店店主王先生說,上半年的情人節和下半年的七夕是鮮花銷售的兩個高峰,所以他們必須抓住這一時機,提前做足準備,現在已經開始接受提前預訂了。“提前預訂七夕節鮮花都是按當下的市價算,一束花價格在150元至300元之間,城區內免費送貨。而到了七夕當天,估計鮮花的價格會翻一番,提前預訂比當天買肯定要劃算得多。”
記者采訪發現,男士和女士對于七夕的期待存在差異。受訪的7位女士均表示,還是想過一個浪漫的節日,希望另一半能給自己一些驚喜,對七夕的期待比較高。受訪的7位男士均表示,節日對于他們而言并沒有那么多的期待,主要是要讓自己的另一半開心就好。
今年38歲的周先生說,今年七夕節,正好是他和妻子領結婚證10周年,他提前在網上給妻子訂購了一束鮮花和一個女包,準備在七夕當天帶妻子和兒子出去吃大餐然后看個電影,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愛意度過七夕節。
一起出去吃飯、看電影,成為很多情侶們共度七夕的首眩記者走訪西安部分餐廳了解到,七夕特惠情侶套餐更受熱捧。位于曲江的一家餐廳負責人表示,每年七夕夜,餐廳生意都特別好,所以今年餐廳推出了提前預訂贈送精美禮品七夕特惠活動。情侶套餐主要針對的是20歲至30歲的年輕顧客,價格在300元左右。隨著七夕臨近,目前已預訂出了十幾桌。
調查:電商平臺促銷來勢洶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個現象,雖然很多商嘗影院、餐廳都在推出“七夕”優惠活動,但相比而言,電商平臺促銷來勢洶洶。
記者瀏覽淘寶、京東、天貓等各大網站注意到,雖然幾大平臺的促銷主題不同,但同樣都是以打折作為吸引消費者的手段。逢節必促的各大電商早早啟動了“七夕模式”,打折、促銷、包郵等,用各種手段迎合消費者的浪漫需求。
在淘寶商城輸入“七夕”,找到幾十萬件創意寶貝,其中飾品、巧克力、服裝加入促銷大軍中。鮮花、蛋糕、首飾等優惠力度都很大,不少商家打出3折、買一贈一、包郵等優惠吸引消費者,再配上精美的頁面設計,更是打造出濃濃的節日氣息。
“七夕不算是特別大的節日,所以我們只是進行常規促銷,主題也是折扣和送禮。”一位淘寶賣家說,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生意比平時好很多,特別是一些情侶互送的禮物,銷量更是不錯,很多產品都脫銷了。伴隨七夕的臨近,以此為賣點的“愛情經濟”也隨之升溫。
不僅如此,記者還發現,一些奢侈品品牌尤其是化妝品,在“七夕”到來之際,更是銷售火爆。喬治阿瑪尼在8月2日上線了今年的七夕活動,從8月2日一直持續到8月19日,期間上線的高定紅管全色禮盒全國限量200套,售價7440元。另外阿瑪尼還推出了七夕刻字服務,享受私人訂制紅氣墊,在七夕活動期間只要購買任意商品,即可享受阿瑪尼七夕定制卡服務。
其實不僅是各大電商平臺在進行促銷,就連朋友圈的各類代購也打起了與七夕有關的促銷。記者發現,很多代購的微商也在朋友圈里發布品牌手表、手包以及男士皮帶的代購產品。
算賬:七夕節究竟要花多少錢
買禮物、吃大餐,過節免不了要花錢,一個七夕節究竟要花費多少錢呢?記者分別采訪了20歲至60歲之間5位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在他們今年的七夕預算賬單中,最多的花費了4000多元,最少的可能只需要100元左右。
今年33歲方浩說,他今年的七夕賬單比較昂貴,預計七夕這天要花費一個月的工資。方浩說,她的女友是8月18日過生日,正好是七夕的后一天,為了給女友準備禮物,自己沒少費心思。最終給女友選了一個品牌女士背包,花費3300多元,隨后又訂了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自助晚餐,每人299元,這些消費總體下來就在4000元左右。
今年62歲的王喜民表示,今年七夕他和老伴要去青海湖旅游,這趟消費預計2000元左右。在預算賬單中,花費最少的是54歲的李先生,他告訴記者,七夕這天,因為女兒在外地上班,也不回來,他會采購一些小海鮮,在家為妻子做一頓飯,就算過七夕了。
去年阿里發布的一組與七夕相關的數據顯示,去年七夕,已婚人士平均花費618元,戀愛青年平均花費314元。單身人士當然最省錢,他們平均只花費259元。研究發現,浪漫經濟呈現大眾化趨勢,大眾過節方式多元化,送鮮花、吃大餐、看電影、休閑娛樂是情人節主要的活動方式。而在這一部分人群中,90后已經接替80后成為絕對結婚主力,訂單占比高達64%。
思考:文化帶動消費的七夕更有意義
七夕雖然是我國地地道道的傳統節日,但似乎越來越缺少中國的傳統文化味道,越來越像西方的“情人節”,商業味也越來越濃郁。鮮花、化妝品、燭光晚餐……七夕那天,商家紛紛推出促銷活動,年輕人也以聚餐、逛商場的方式度過這個節日。
究竟怎樣的七夕,既能刺激消費經濟,又不失傳統文化呢?“現在七夕促銷活動中,有關牛郎織女的元素很少,很多傳統的七夕文化元素很難見到。消費項目和禮物品種基本和國外的情人節差不多。”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說,一些年輕人對西方的洋節日十分推崇,熱衷于過外國人的節日,這反映出西方節日的追求浪漫、狂歡的精神因素很適合當下年輕人的心理需求,也是文化融合的正常體現。
張寶通認為,既然是文化融合,就要保留好自己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留下了很多傳統節日。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七夕節算是最浪漫的一個。七夕于2006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其實就是要留住中國的記憶。其實,七夕不必在乎形式,情感上的交流更重要。如今,七夕節在我國越來越得到廣大青年的認同,盡管形式已發生變化,但更應注重它所傳達的精神意義和傳統文化。
無論過西方節日,還是過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個人的自由,都應尊重。不要過了國外的節日忘了自己的節日,不要讓物質追求淹沒了文化魅力。另外一方面,消費本身也應該靠文化來帶動。七夕消費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傳統文化,用文化帶動消費,將七夕打造成為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節日。記者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