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記者 李宗華 攝
以集資建校的名義,向社會公眾承諾高額利息,非法募集資金。幾年間,被告人姚某及其團隊共向8809名被害群眾募集資金5.14億元,實際返還的卻只有900多萬元。西安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姚某及其團隊提起公訴,指控姚某及其女兒劉某犯集資詐騙罪,馬某某、李某某等其余多名被告人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昨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承諾高額利息 拉群眾投資“建校”
據西安市檢察院指控:2002年10月,姚某成立西安物業管理專修學院,任法定代表人。2008年8月,姚某、劉某召集馬某某、湯某等多人商議,以西安物業管理專修學院集資建校的名義,向社會公眾承諾高額利息,非法募集資金。2009年5月,該校更名為西安金融財貿專修學院,姚某、劉某等人又以西安金融財貿專修學院的名義繼續非法募集資金。
2009年10月,姚某、劉某為了逃避打擊,成立了陜西匯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繼續以該公司名義募集資金。在對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過程中,姚某負責組織、策劃及決策,劉某負責管理集資業務團隊和集資財務,馬某某負責各業務部門的統籌聯絡、策劃組織群眾活動、接待群眾并參與集資團隊的管理;湯某、吳某、高某等人負責組建融資團隊、聯系群眾簽訂合同。募集資金中的約35%分給湯某等人的融資團隊。
李某某等多人作為集資業務員,具體聯系投資群眾,以集資建校為名開展非法集資活動,采用在居民小區宣傳、校慶參觀、組織旅游等形式,向群眾介紹姚某所獲榮譽和學院的發展前景,夸大學院辦學規模和投資項目收益,承諾高額利息。
向8809名群眾集資5.14億元
據指控,被告人姚某、劉某、馬某某等人先后以西安物業管理專修學院、西安金融財貿專修學院、陜西匯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名義,共向8809名被害群眾募集資金51419.72萬元,已返還金額9719080元,未返還50447.81萬元。姚某、劉某將所募集的資金除部分用于向被害群眾返還本金及利息、用于業務員的提成、購買土地、車輛等項目外,其余資金拒不交代贓款去向。
檢察機關認為,被告人姚某、劉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集資建校的名義非法集資,詐騙金額特別巨大,應當以集資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馬某某等未經有關部門批準,面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應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追究刑事責任。
2015年5月18日,西安中院立案受理該案。在審理期間,西安市檢察院又追加起訴多名被告人,現被告人達26名。
被告人當庭承認早知無力還款
昨日上午,西安中院對此案進行公開審理。
對于公訴機關的指控,姚某提出了7點異議,不認可集資詐騙罪,也不認可5.14億元的募集金額,對女兒劉某的董事會成員身份也進行了否認。她稱,這個數字非實實在在的集資數,而是本息累計多年的報案數。其余資金的去向問題她曾以不同形式交代過。這些年僅用于建校、購買設備設施、招生以及給業務員分發業務提成、給客戶返利等的錢就達上億元。成立匯衡公司也不是為了逃避打擊,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盡快償還來自群眾的高息借款,以及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實習的去處。
但檢察機關對這樣的說法并不認同,庭審中,檢察官指出,有報告顯示,姚某所投資的項目大多呈虧損狀態,僅有兩個項目共計獲利1500多萬元,而這1500多萬元跟需要支付給群眾的高息還款相比,不過是杯水車薪。
檢察官問姚某,“你在前期集資時,向群眾承諾了近40%的高息,你覺得投資什么項目,能保證這40%的利潤?”姚某承認,她早就知道自己到期后沒有這樣的償還能力,至于為什么明知還不了,還要繼續集資,她稱,“沒辦法了,我只有通過后續客戶投資,才能繼續維持資金鏈。”
據其描述,他們公司向投資群眾返點的方式一般分為兩步走,第一步首先會在跟群眾簽訂合同時就返給對方10%的利潤,“比如我們簽合同,簽的是對方投資10萬元,實際上卻只會收對方9萬元,那1萬元就相當于給的一部分利息。等到期還款時,我們承諾再給客戶10%的利潤。另外還會根據客戶投資的多少、要不要續簽等因素繼續增加更高的返點。”而這些高利誘惑,大概也正是數千名群眾會輕信姚某的投資謊言,將辛苦積攢的錢交到其手上的原因。
該案今明兩天將繼續在西安中院開庭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