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中院多次組織開展集中執行專項行動。
2018年,對于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來說,是踐行司法為民宗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攻堅之年。在已經過去的10個月里,全市兩級法院積極部署,先后組織開展“執行攻堅戰”“夏季會戰”“三秦颶風”“決戰今秋”等一系列集中執行專項行動,持續保持“圍獵”懲治失信被執行人高壓態勢,維護司法權威。
11月9日,記者了解到,截至10月底,渭南市兩級法院共受理各類執行案件14019件,結案9573件,結案率68.29%。申請標的額882462.20萬元,執結標的額317722.19萬元,同比增長81.84%;標的到位率為36%。從這些數字背后,看到的是渭南兩級法院的不懈努力,攻堅克難,為當事人守住勝訴權益最后一道防線。
集中攻堅力克執行“頑疾”
2月28日凌晨6時,很多人還沒起床,可澄城縣人民法院40余名執行干警已經集結完畢。隨著一聲“出發”令下,參戰干警直奔地處合陽縣城被執行人王某抵押的“白云賓館”……
此次執行的詳情還得從頭說起。申請執行人澄城縣華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申請執行被執行人王某追償權糾紛一案,由于王某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法院依法對王某抵押的位于合陽縣城關鎮南大街的一套房產進行了查封,并經過網上拍賣,以252萬元成交。但在該房產被查封拍賣期間,被執行人王某竟將房屋租賃給第三人小東(化名)用于酒店經營。在房屋移交買受人時,執行法官多次進行溝通,小東都拒絕騰交房屋,最后,澄城縣法院決定采取強制騰房措施。執行預案上報后,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立即協調,抽調其他基層法院20余名執行干警參戰,多方聯動,密切協作。
執行當天,小東及其親屬朋友趕到執行現場阻撓執行。為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承辦法官耐心細致地向他們釋法明理。經過3個多小時不懈工作,執行房屋最終順利移交。
堅持執行工作的強制性,是力克執行“頑疾”的有力舉措。渭南中院采取集中攻堅,上下聯動,調配全市法院執行人員、司法警察,合力懲治失信被執行人,先后組織開展“颶風行動”“雷霆行動”“韓塬利劍”“夏季會戰”“決戰今秋”等集中執行行動。據統計,行動期間出動警力千余人(次),警車600余臺(次),張貼執行通告1萬余份,拘傳627人,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480案613人,限制高消費908人,限制出境28人。記者了解到,自10月10日渭南市兩級法院開展“決戰今秋”集中執行行動起,全市法院兩天執結案件173件,執結標的3800余萬元,被執行人自覺履行10案20.35萬元。
“雙限”懲戒讓失信者無路可退
“法官,我是被執行人賀某的母親,幫我聯系申請執行人吧,我要和他們談還錢的事。”今年5月的一天,渭南市華州區法院執行法官剛上班,就接到了失信被執行人賀某的母親主動要求履行還款義務的電話。原來,被執行人賀某因生意需要,急需飛往柬埔寨卻被限制出境,當得知是因未履行法定義務被限制出境后,賀某即委托親屬來到法院履行了一半以上的擔保義務。
某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與黨某、劉某、董某等10人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被執行人因失信被曝光,受到所在單位紀律檢查部門的問責后,主動來到執行法院,將所欠款項全部繳納,使得一起時隔兩年的“骨頭案”得以順利執結。
今年以來,渭南兩級法院用足、用活失信懲戒措施,采勸量身定制”失信彩鈴、懸賞執行公告、推送失信信息、限制高消費、限制出入境等方式,織就一張張天羅地網,壓縮失信被執行人生活空間,迫使其主動到法院履行義務。同時,全市法院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全面開展被執行人財產網絡查控工作,依法發出財產申報令8349份、律師調查令53份,采取懸賞執行、公安協查、“天眼”系統等方式方法,不斷拓寬查找被執行人和被執行財產線索渠道。
還有一部分被執行人及其親屬,在收到法院執行部門通知后,主動到法院履行義務,弘揚了社會正能量。截至8月,已有200余名被執行人及其家屬主動來到法院,配合法院敦促被執行人履行義務,涉案金額達600余萬元。
以打促執向拒執說“不”
在一起房屋拆遷安置補償糾紛執行案中,被執行人雷某在收到法院執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后,不僅未履行判決書所確定的義務,還私自將其所有的商住房出售,所得款項全部用于清償其他個人債務。最終,被執行人雷某因拒不執行、裁定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
渭南中院對于情節嚴重的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的違法犯罪行為和暴力抗法事件,始終保持堅決打擊的高壓態勢,敦促被執行人履行法定義務,打消其僥幸心理,執結了一大批骨頭案件。三年來,全市法院公布失信被執行人4547人、拘留1324人、罰款423人、搜查住所67處、限制高消費7513人,以“拒執罪”或抗拒阻礙執行移送公安機關偵查61人,通過公訴、自訴程序判處刑罰26人。據了解,今年5月,全市法院開展打擊“拒執罪”專項活動,以涉嫌“拒執罪”向公安機關移送立案偵查27人,共執結案件2182件,執結標的2.48億元,取得了顯著的執行實效。
及時保全確保勝訴權益兌現
8月22日,大荔縣法院執行局接到了交通巡回法庭移送的渭南市臨渭區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起訴李某、孫某、姜某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原告申請了保全措施,法院依法裁定將各被告在原告處貸款購買的兩輛東風大貨車予以扣押。
8月23日一大早,執行干警一行14人經過華陰、潼關、風陵渡來到了山西省永濟縣城。在永濟縣法院執行局的協助下,兩地執行人員協同作戰,兵分兩路,一路來到被執行人孫某的家中,但未找到要扣押的車輛;另一路干警根據GPS定位,確定另一輛車的位置,成功將該車輛依法扣押。其他干警馬不停蹄地先后趕到其中一個被告李某家中,經執行人員耐心釋法析理,李某表示服從法院的裁定,并愿意積極協助法院將登記在其名下、交由孫某經營的車輛追回。懾于法律的威嚴,孫某主動打電話與審理法官聯系,并約定時間,主動到大荔縣法院與原告協商解決欠款事宜。
在執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部分案件因無財產可供執行,個別案件的被告在起訴前有意轉移財產,逃避責任,致使當事人的勝訴權益無法實現。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及時采取保全措施。三年來,全市法院對802起案件采取財產保全措施,較好解決了執行過程中查人控物難的瓶頸問題。
執行不能司法救助暖人心
張某今年30歲,他的兒子7歲,因一起交通事故,張某成了植物人,張某的兒子輕傷。渭南市臨渭區法院在執行中發現,被執行人王某離異,下落不明。執行干警雖采取線上、線下查控,卻未發現其有可供執行財產。對此,執行干警多次邀請申請執行人的委托代理人(張某的父親)老張一同前往被執行人王某戶籍所在地,調查王某下落及財產狀況,當老張確信王某無可供執行財產后,想到他為兒子、孫子看病借下的高利貸無法償還,老人當著執行干警的面泣不成聲。
今年4月,辦案法官再次走訪老張家時,看到老張的妻子腦梗癱瘓在床;兒子張某目光呆滯,不會言語,斜躺在床上;7歲的孫子張小某手里拿著破舊的玩具,老張家一貧如洗。自從張某出事后,這一家人靠著老張照顧兩位病人的生活起居,尋醫問藥,看管孫子,老張的兒媳婦在外打工掙錢,維持全家人的生活開支。
了解到這些情況,法官暗下決心,該案雖因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而導致“執行不能”,但也要盡可能地幫助這個家庭渡過難關。隨后,執行法官啟動了司法救助程序,對申請人予以適當的救助,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
解決執行難,任重而道遠。渭南市兩級法院的執行工作,只是人民法院努力實現司法公正海洋里的一朵小小浪花。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個法官不懈努力,實現公平正義最后一公里的距離在不斷縮校他們相信,只要心懷為民情結、勇于擔當,再難的案件也能“啃”下來,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記者劉鴦張正通訊員鄭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