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聯合國1月30日電 (記者李秉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大使今日在聯合國埃博拉疫區重建與社會發展問題會議上表示,2014年在塞拉利昂、幾內亞和利比里亞等西非國家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損失。危急時刻,國際社會團結一致,與西非國家守望相助,共同打贏了抗擊埃博拉疫情的艱難戰役。
馬朝旭說,為避免悲劇重演,國際社會應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歷史的視角和發展的眼光全面審視這場危機。一是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繼續支持西非國家重建。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各方應堅持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協調作用,加強團結協作,繼續支持西非國家重建,充分動員民間社會和當地社區參與,增強當地社會韌性和“造血”能力。
二是要強化系統思維,全面綜合施策。我們應統籌考慮預防、救治、重建等各階段工作,幫助西非國家建立完備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傳染病防治體系。
三是要夯實重建基礎,支持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消除貧困,促進教育、衛生和就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確保非洲國家能夠應對各類挑戰。
馬朝旭說,中國和非洲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1963年至今,中國累計向51個非洲國家派出醫療隊員2萬多人次,醫治非洲民眾2.8億人次。在埃博拉疫情暴發期間,中國派出近1200名醫療衛生人員趕赴疫區,與西非人民并肩戰斗,累計提供近9億元人民幣現匯和物資援助,緊急為塞拉利昂提供了移動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在“后埃博拉時期”,中國為非洲培訓近百名公共衛生官員和技術人員,積極推動非洲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幫助塞拉利昂建設西非熱帶病防治和研究中心,積極支持西非國家疫后經濟社會重建。
2015年底,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宣布實施“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在減貧惠民、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中方并為此提供了600億美元資金支持。中國今年將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計,規劃新時代中非合作藍圖,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