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昌勇 實習記者 朱潔
11月13日,從省上傳來好消息:經過理論知識筆試、團隊和個人技能競賽等環節的激烈角逐,漢濱區第一醫院一路過關斬將,在剛剛結束的陜西省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技能競賽中喜獲團體銅獎(第三名),并一舉斬獲個人技能4個單項獎。
能夠在這樣的大舞臺上一展風采并奪金摘銀,是對醫院綜合實力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作為區級醫院,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是不容易啊!”漢濱區第一醫院人在喜悅之余,更多的是感慨。成績的取得,是該院業務技能全面提升,從邊緣走向舞臺中央的一次大展示、大比拼、大檢驗。
榮譽背后凝結的是心血和汗水。為了以更好的狀態參賽,漢濱區第一醫院通過前期嚴苛的層層選拔,以“代表安康縣區級醫院”的資格參賽。為了能夠在比賽中為安康爭奪榮譽,漢濱區第一醫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由產科、兒科、重癥醫學科、麻醉科組成的7名專業醫護人員隊伍,參賽隊員夜以繼日現場模擬實戰訓練,克服困難,通力協作。“我們從9月初開始籌備,在不耽誤日常工作的同時兼顧參加訓練,為了兩天的比賽,我們用了近兩個月時間來準備。”麻醉科大夫武彥明說。
“從全區到全市再到全省,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的機會,這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歷練。”副院長劉福來深有感觸。
漢濱區第一醫院是漢濱區區域醫療中心和漢濱區孕產婦急救中心,承擔著全區100萬人口的醫療服務和康復任務。近些年來,隨著兒科業務發展及醫務人員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形成了以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為技術支撐、主治醫師為業務骨干、住院醫師為后備力量的人才梯隊建設。科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余項,建立了全縣區域危重新生兒轉運網絡,輻射到全縣各鄉鎮,實現了轉運、救治和醫療為一體,建成了縣級危重新生兒救治與轉診中心。
以該院產科為例,作為目前漢濱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的科室,2014年被安康市衛生局授予“市級醫學重點專科”,科室配備專業醫護人員29人,其中產科副主任醫師3名。
2018年兒科接生新生兒1600余人,接診危重孕產婦150余人。
加強人才儲備,為全面提高醫院專業能力與醫療技術綜合素質提供了智力支持。與此同時,醫院不斷規范操作流程,注重內涵建設,全面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狠抓基礎知識、技能培訓,按照“三基三嚴”訓練要求與專科訓練相結合,實現一般常規性訓練與急診急救相結合。該院醫務科制定了全年學習計劃,安排業務知識講座,每月組織臨床科室學習一次,每季度組織崗位大練兵大比武一次。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學習等方式對全科人員進行見縫插針式的培訓。兒科全體醫護人員多次前往省內外多家三甲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系統培訓及半年以上的專科培訓,培訓人員達到22人,共計培訓35人次;醫院醫護人員前往西南醫院、西京醫院、交大一附院進修,學習產科常見病及危重癥的救治管理,增強了應對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救治能力;產科主任王曉紅參加陜西省首批妊娠期代謝性疾病的高級特訓班,為廣大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的孕產婦帶來了規范化管理。產科7名助產士分批次前往西北婦女兒童醫院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將學習到新技術應用到實戰中,會陰側切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均明顯降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年4月22日,漢濱區第一醫院被正式掛牌授予“陜西省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這標志著產科、新生兒科的診療水平和救治能力邁向新臺階。
隨后,9月份,醫院組織業務骨干參加了全區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技能大賽并取得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10月份,參加全市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技能競賽再獲金獎。實力一再得以驗證,也讓業務骨干自信地走向更大的舞臺。
“這次比賽賽制完全顛覆我們的想象,是我們從未接觸過的,考核的方式很新穎,專家組一對一緊盯團隊的每個人,但好在很多技能都是平時培訓學習過的,所以能夠靈活應對。”談到比賽當時的情況,兒科護士夏發琴還收獲了這樣的啟示。
擔任此次比賽領隊的張仟仟,今年38歲,在婦產科工作了15年,她的內心也有更深刻的體悟:“為了讓她不耽誤訓練,產科其他醫生都主動分擔日常工作,同時參賽的團隊更是每個人都發揮著各自的優勢,這次榮譽的取得是集體的光榮。”
在鼓勵參賽團隊的同時,醫院領導班子也在思考著醫院下一步的發展:繼續堅持“花園式醫院、賓館式服務、讓政府放心、讓百姓滿意”的辦院宗旨,將醫院打造成學科建設領先、醫療技術精良、科研實力雄厚、功能設施先進、人文環境和諧、醫療服務滿意的“明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