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周明華)“剛剛去登記從武漢回來的人,現在還有些擔心......號召不出門不串門,可我卻要天天出門,家里孩子還小,萬一把病毒帶回來了怎么辦......”,“90后”老城街道培新街社區工作人員賴丹剛編輯好這段話準備發給家人,就收到社區工作群里培新黨委發出了“戰疫情·我是黨員我先行”的緊急集合哨。昔日的入黨誓詞又在她耳邊縈繞起來,同事們緊張而不恐慌的工作場景、醫生護士冒著生命危險與病魔作斗爭、按滿鮮紅指紋的醫護人員請戰書......一幕幕景象在她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來。她頓時感到臉紅,急忙刪掉了這段文字。
從那天起,她就將剛滿2周歲的孩子交給了父母照顧,和社區所有的同事們一樣,她放下了矯情,沒有誓師會、沒有請戰書、沒有防護服,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區抗“疫”戰斗中從早到晚連軸轉已經50多天。
堵住卡口,是防止輸入型感染的有效途徑。她主動擔負起車流人流量最大、任務量最繁重的培新東口的防控勤務,并自愿在最“不受歡迎”的夜間、飯點的班次進行值守。為了讓值守人員都能當好居民的“守門員”,她還制定了詳盡的卡口值班細則,每天給值守人員排班、聯系培訓領崗黨員和志愿者、收集整理登記表,協調處理突發問題。看到戰友們打濕卻不能及時更換的口罩,她將家里的口罩全部拿出來分給大家,還自掏腰包為他們購買了小噴壺、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
摸清轄區人口情況是扎緊織密社區防疫網的關鍵。為了盡快掌握小區住戶尤其是外來返安人員和弱勢群體的人員信息、健康狀況、近期動向等情況,她又化身為“掃樓員”。她將幾名志愿者合理細化分工,逐棟逐戶逐人開展了全覆蓋、地毯式的排查,只用了3天時間就排查完了東片幾個小區所有住戶信息。平均下來每天要爬60多層樓,挨家挨戶排查人員信息,為居民指導注冊健康碼,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叮囑群眾盡量少出門、不出門,面對偶爾不配合的居民她都耐心細致地解釋。盡管辛苦,但是她依舊堅持了下來。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各行各業逐漸復產復工。這些天她化身為“巡邏員”,穿梭在轄區的大街小巷,張貼復工宣傳通知,登記復工信息,排查復工人員,檢查門店消殺記錄,督促企業落實復工要求......
疫情防控工作還在繼續,“抗疫戰士們”的忙碌也在繼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中,這位年輕媽媽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堅韌,賴丹說:“只要社區居民平安無事,我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我為自己能成為一名‘抗疫戰士’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