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昊 唐紀創
天氣回暖,漢濱區葉坪鎮煥發出春的氣息。當地群眾紛紛搶抓時令,在田間地頭開展各項農事,全鎮呈現出一片火熱勞作的景象。
“我主要負責技術方面,指導群眾給米核桃樹修枝、施肥……”椒溝村貧困戶楊舉成說。楊舉成是村里的核桃種植大戶,2019年種植核桃12畝,試掛果后,加上在山里老核桃樹上“撿”的收益,一年賣了近1萬元。
該村成立了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流轉土地建核桃園區,鎮上聘請村上有能力的技術人員統一管理,既促進核桃產業發展,又增加群眾收入。因為種核桃懂技術,人又能吃苦,楊舉成被鎮上聘請為“技術顧問”,主要負責椒溝村7組300畝米核桃園區的管護,一月工資1000元。
在椒溝村7組核桃園區地塊,村里的3位“技術顧問”和區、鎮5名技術員分布在各點,細心指導群眾修枝、打孔、施肥。不一會兒功夫,眼前一片核桃樹上多余的枝條已全部修剪完畢,核桃樹的周圍也按要求打上了孔,并施上了肥料。
在葉坪鎮,像椒溝村7組這樣的核桃園區共有6個,總面積4000余畝,當天也是滿負荷上工。
除了核桃園區,在葉坪鎮中心社區獼猴桃園區,也是熱火朝天。步入園區,只見群眾已排開順序,拿著“桑剪”,正在處理獼猴桃藤蔓上多余的枝丫。“在春天不及時去除,到了以后就會影響果子質量。”正在修剪枝丫的貧困戶鄧玉友說。
鄧玉友常年在獼猴桃園區務工,工資一天80元。去年一年在獼猴桃園區剪枝、除草、上肥、采摘、搬運……將近上了150多個工,在核桃園區也零零散散做了一些活,算下來光在家門口務工就收入了2萬余元。
春天來了,葉坪山鄉活了。4000余畝核桃園區,960畝獼猴桃園區動起來了,帶動群眾發展的6000余畝核桃林也跟著動了起來。草莓種植、食用菌種植、冷水養魚、中藥材、林下魔芋……葉坪鎮一批特色產業也跟著萌動起來,該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村生產,以實際行動鞏固脫貧成效,為后一步鄉村振興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