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妍
“以前街道上、村道上環境衛生差,公路兩邊隨處可以看到散落的垃圾和亂堆放的現象,通過這幾年城市創建治理工作,現在衛生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經常可以看見穿著黃馬甲的環衛工人在公路和村道進行清掃保潔,道路兩邊也干凈整潔了,也沒有亂擺放現象了,大家愛護環境的意識也增強了,現在的城市環境面貌讓我感覺很舒心。”漢濱區新城街道金川社區居民李遠玲告訴記者。
為了改善新城轄區居民生活環境,漢濱區新城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緊緊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秦巴明珠生態城市目標,大力開展對轄區主次干道、城鄉結合部等關鍵部位的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的維護;強化老舊小區提升改造、著力營造文化宣傳氛圍、切實加強環境保護,打造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新新城。
1城市治理:提升街道“顏值”
“由于咱們新城轄區人口密集,垃圾類型復雜,垃圾量大,生活垃圾、生產垃圾和建筑垃圾都混在一起,我們的工作強度很大,要分兩個班對新城轄區的垃圾進行清運,一個班從頭天下午的3點開始清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的3、4點才能將轄區的垃圾全部清運完;另一個班從凌晨5點開始,到中午的12點,要對轄區人口密集、垃圾產生量大的村、社區進行再次清運,才能確保轄區垃圾做到日產日清,生活垃圾無滯留。”垃圾清運工作人員李選印說。
新城街道地處我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主要負責轄區18個社區,9個村86條背街小巷及城鄉結合部分的日常監管和整治工作。
為了改善新城轄區居民生活環境,新城街道完善了轄區12個村、社區環衛設施配置工作,垃圾收集點位布局合理,建立了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處置長效機制,夯實了沿街單位、門店、住戶“門前四包”的日常監管,開展了老舊小區四堆六亂、垃圾死角清理工作和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每年認真組織開展春、秋兩季病媒生物防制消殺工作,組織專人對病媒生物孳生地進行消殺;積極發動轄區單位、包聯單位、共駐共建單位,組織黨員群眾、紅袖章巡邏隊和志愿者等人員持續開展義務大清掃活動,營造了人人參與,共同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大了對轄區重點路段和街區的日常監管力度。
新城街道環衛所所長龔蕭峰介紹,近幾年,街道組建了300余人的專、兼職清掃保潔隊伍;設置了垃圾收集點位113余處,投放各類環衛設施3000余個;新修建垃圾收集房17處,投放垃圾收集桶810個,全年清運處置生活垃圾8300余噸。通過長效機制的建立,有效提升了轄區環境衛生面貌。
據了解,僅今年,新城街道環衛所多次組織轄區村(社區)干部開展轄區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及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組織開展轄區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共規范出店經營180余戶次,取締沿街占道經營320余次,暫扣燈箱牌匾30余個;清除覆蓋“牛皮癬”4000余處,拆除破舊橫幅、軟體廣告200余處;同時對轄區靜寧南路、黨校路、新城南路等重點路段強化了監管力度。
2老舊小區改造:“臟差亂”變“潔優美”
“現在不只是街道上干凈了,我們小區(朝陽新村小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袁善軍介紹,以前小區的道路不平,也沒有路燈,晚上存在安全隱患,環境臟亂差,現在環境衛生有人掃,大門有人管,畫了停車位,社區的創建工作讓他們很滿意。
在漢濱區新城街道朝陽社區,記者看到曾經坑坑洼洼的路面現在已完成硬化,貫穿朝陽社區的金州康城商業步行街,以前因路面不平整、缺少照明等飽受市民詬病,改造后受到了市民好評。
成立于2000年1月的新城街道朝陽社區,地處城鄉結合部,有較多老舊小區。朝陽新村小區1997年交付使用,有住戶900多戶,小區各項設施功能不夠完善,線路雜亂、道路狹窄、給排水管網老化,嚴重影響小區居民生活、出行、安全等。
“我們小區這兩年的變化很大,去年經過社區爭取,政府出資硬化了路面,修繕了休閑場地,新建了小區大門和門衛室。社區還廣泛宣傳動員,清理堆積雜物,清除小廣告,號召黨員志愿者開展環境整治活動,帶動了整個小區居民的文明自覺。”居民王文艾說。
朝陽小區東區業委會主任陳輝滿介紹,原來朝陽街占道經營嚴重,現在通過合理規劃,成功取締了朝陽街路口長久以來環境衛生差、占道經營、阻礙交通出行廣受居民群眾詬病的小餐飲攤點,安裝了人行道防護欄、果皮箱等,還居民一個干凈整潔靚麗的街道。
“以前在朝陽街口經營餐飲,那里的環境臟亂差,車輛無法通行,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通過新一輪創建工作,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耐心勸導下,我們一起將攤點搬到現在康城步行街的過渡市場邊,環境好了,居民吃飯的心情也好了。感謝社區的辛勤付出。”小餐飲店老板胡德平說。
新城街道朝陽社區黨總支書記袁小紅介紹,朝陽小區大多居住著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主要是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完善小區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自從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對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提升改造。下一步,社區將加大巡查,對這一塊的防護管護,同時也呼吁廣大市民積極維護,互相監督,愛護公共設施,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
3“掃黃打非”:激濁揚清樹新風
在漢濱區新城街道北門轄區,居民李曉忠介紹,以前新城路是涉黃一條街,現在毒瘤鏟除了,沒有不三不四的閑雜人員、秩序好了、社會和諧穩定了,環境也干凈整潔了、尤其告別了磚頭街天晴一腳灰,下雨一腳泥泥土路狀況。以前逢下雨天,晚上基本不出門。現在路面硬化了,晚上可以出來閑逛了。
新城街道北門社區地處城市中心,危房居多。老舊棚戶區各項設施功能不夠完善,線路雜亂,老化,道路狹窄,嚴重影響小區居民生活、出行、安全等。
“我們轄區這兩年的變化很大,經過社區爭取,政府出資硬化了路面,改造了旱廁,利用盆栽綠化了背街小巷、增添了路燈照明。社區還廣泛宣傳動員,清理堆積雜物,清除小廣告,號召黨員志愿者開展環境整治活動。”北門社區居民王宗明說。
2015年,新城北路口火災導致私人房屋燒毀,因屬于禁建區一直未能重建,閑置的宅基地也成了居民隨手丟棄垃圾的場所,附近商戶怨聲載道。現在包聯幫扶單位支持下新城路幾處閑置空地都修建了圍擋墻,營造了創建文化宣傳氛圍。尤其是府學街文化一條街的創建,附小后門為接送孩子的家長修建了冬能擋風、夏能遮陽、避雨的戶外亭子,受到學生家長和轄區居民好評。
“城門洞子這條街美容美發,浴足按摩店較多,社區組建了我們這支以政策宣傳、文明勸導、矛盾化解、關愛幫扶、環境衛生等志愿服務隊伍。我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擔任了紅袖章隊長,我嚴格按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對重點區域采取錯時巡邏、便衣巡邏、夜間蹲守等多種工作方式,加強社會治理,凈化社會風氣;同時開展學區區域內的文明勸導,出店經營,流動攤販等各項整治,維護交通秩序,為學生安全保駕護航。”紅袖章隊長楊樂運說!
新城街道北門社區居委會主任田春云介紹,北門轄區自從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對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提升改造,現在這一塊的環境也好了,設施基礎都得到了很大的變化,得到了市民的稱贊。
新城街道北門社區堅持以“五城聯創、四級同創”為總體思路,以創建示范社區為目標,全力開展創建工作。已實現府學街創建文化宣傳示范一條街建設;充分利用宣傳欄、微信平臺、LED屏、立體展板,文化櫥窗等進行宣傳;組織轄區黨員、居民開展培訓會;對新城路中段軍區圍擋墻進行粉刷,營造創建宣傳氛圍,積極打造和創建“文化”社區。
4保護環境:齊心繪就“安康藍”
自漢江中心城區段沿河洗滌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啟動以來,新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立即組織辦水保站、環保所等部門和相關村(社區)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周密安排部署,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整治方案,明確整治重點,壓實工作責任。安排宣傳車每天早、中、晚三次在轄區循環宣傳。
同時,街道辦、村(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深入河堤步道及沿河段周圍居民小區、住戶家中,張貼宣傳彩頁,發放倡議書2000份。通過多舉措宣傳,讓愛河護河、保護環境理念深入人心。轄區5個相關村(社區)均組建成立了以工作人員、護河員、志愿者、保潔員為成員的巡邏隊伍,每天不定期沿河進行巡查,清理河道垃圾,制止勸導洗滌行為,宣傳講解環保政策。
為減少環境污染,消除公共安全隱患,新城街道新鋪社區黨總支部組織社區干部、巡防隊員、志愿者,在轄區宣傳“革除陋俗、文明祭祀”,在轄區各單位的LED顯示屏,滾動播放文明祭祀宣傳標語。在居民小區和背街小巷公告欄,隨處可見張貼的文明祭祀倡議書。在十字街頭人員密集處,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搭起宣傳桌,倡導保護環境。
“自從咱們街道對環保這一塊兒治理力度的加大,這幾年安康城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燒烤夜市污染太大了,燒的煤煙嗆人很,樓底下夜市攤的油煙都往上排,現在都用電、天然氣、清潔煤這些環保能源了,空氣明顯得到改善。以前到秋冬季節,田間地頭到處都是燒的大冒煙,半個天都是黑的,現在管控力度這么大,基本上沒有燃燒秸稈的情況,一旦有人燒就立即被制止了。還有那個燒火紙的日子,以前滿街都是燒的火紙,清潔工都難得打掃,現在倡導文明祭祀,我們也都觀念轉變了,創建一個綠色環保的城市我們人人都有責任參與,環保的成效大家也都能切身體會到。”在新城街道南門社區,居民陳文恒說。
據新城街道環保所所長葉小龍介紹,為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新城街道圍繞“餐飲油煙治理、秸稈垃圾禁燒、禁冥幣火紙”等重點問題,建立長效監管治理機制,做好秸稈垃圾露天禁燒工作,建立街道辦駐村工作組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整合轄區網格員、紅袖章、社區干部、執法人員力量在全辦范圍內開展常態化巡查管控,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勸導制止,做到群防群守、嚴防死守,確保整治成效。開展餐飲油煙治理“回頭看”,不定期查看轄區餐飲門店、攤點是否使用清潔能源,油煙凈化器安裝是否做到“應裝盡裝”,已安裝凈化器查看是否正常運行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到位,切實鞏固餐飲油煙專項整治成果。組織做好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等重要節點的禁燃禁燒工作,確保“空中無炮聲、地上無紙灰、空氣無塵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