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承喜 汪海玉
2020年,漢濱區新增返鄉創業人員1857名,創辦企業2.5萬戶,總投資9670億元,帶動就業5.5萬人。
作為勞務輸出大區,勞務經濟曾是漢濱區的一張名片。無數漢濱兒女懷揣夢想離開故土赴各地打拼,他們通過辛勤勞動“養家置業”,也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如今,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中許多人選擇回鄉,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
怎樣把在外的漢濱人引回來?如何讓返鄉創業者把事業干起來?漢濱區從政策、機制、服務等方面入手,走出了一條“歸雁經濟”發展路徑。
回鄉 機會更多了
一邊是難舍的故土情,一邊是放不下的事業,這是每一個返鄉創業者都曾面臨的難題。2004年退伍以來,汪顯躍就在江蘇經營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直到2019年,在外打拼了15年的他,離開江蘇常州,回到漢濱創業。
“前前后后考慮了兩個月,放下手中的事業返鄉創業,對我來說就是離開‘舒適區’再次打拼。”汪顯躍說,從部隊退伍后,他到江蘇打工,從學徒到企業老總,奮斗了15年,可以說江蘇常州早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得知漢濱的政策支持力度大,特別是企業入駐漢濱創新創業孵化園,享受租金減免政策,他便有了返鄉創業的念頭。
返鄉創業的念頭一直在汪顯躍腦海里翻涌。他清醒地意識到,無論是從企業還是個人的角度考慮,返鄉創業都是最佳選擇。“離家太久,我對漢濱的情況不了解。”后來,讓他下定決心的關鍵因素是漢濱區的投資環境和誠意,2018年漢濱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率隊赴江蘇多次與他面談,漢濱區人社局誠懇的話語和行動打消了他的顧慮。
2020年7月,在漢濱區張灘鎮,寶億毛絨玩具公司正式投產。政策的支持、思路的引領,幫助企業進入高速發展模式。該公司明確了企業發展定位,憑借過硬的技術和規范的生產車間,頻頻獲得訂單。對于未來,汪顯躍說:“我的目標是2022年實現產值過億。”
在返鄉創業者中,像汪顯躍一樣被漢濱區的政策和誠意打動的人還有很多。據了解,截至目前,漢濱區已派出招商小分隊到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考察對接企業100余次,參加“西洽會”等“走出去”活動多次,全區各鎮、村累計召開返鄉人士新春座談會專場,對接企業4621人,收集返鄉人士意見和建議。
在“走出去”的同時,漢濱區還先后制定了《漢濱區關于推進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回家工程”的實施意見》《漢濱區“回家工程”創新創業孵化園優惠扶持辦法(試行)》《漢濱區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措施》等文件,進一步推動返鄉創業工作。
筑“巢” 政策更實了
在“創時代”,每個創業創新者都是一株小草,想生長壯大,離不開土壤、空氣、水分等支持。
李俊沒想到,自己還能享受到創業擔保貸款。幾年前他回到家鄉創業,經營精密產品,生意紅紅火火一直想擴大店面,但苦于沒有資金。現在,有了資金的眾辰公司做起了自己的品牌,同時帶動了多名大學生就業。
為進一步提升創業政策含金量,漢濱區重點在支持電商創業、創業基地補助、創業融資貸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就業穩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將電商創業納入創業培訓補貼范圍,對返鄉創業、進入城鎮創業和就地就近從事二三產業創業的農村勞動者,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和社會保障補貼政策。
互聯網創業環境的改善和利好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觸電”發展。從鄉村到城市,從創建創客園到返鄉創業,漢濱區對農民工創業的“幫扶之手”如影隨形。一邊喝咖啡,一邊討論創業計劃,美寶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羅金山對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漢濱電商眾創空間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溫馨場所,區內的研發團隊還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解決束縛企業發展的瓶頸。” 從“助鳳展翅”到“引鳳還巢”,漢濱區下大力氣用足用好創業扶持政策。針對農民工特點,全區創新反擔保方式,簡化貸款程序,提高貸款額度。截至2020年,全區已累計為225名農民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95萬元,帶動就業16.8萬人。
扎根 環境更優了
從“引導外出”到“鼓勵返鄉”,不僅是農民工就業觀念的轉變,也是勞務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
世界再大,不如回家。“回到漢濱5年,盡管重新創業有些累,但卻很開心,能夠在父母跟前盡孝,這是什么都無法替代的。”一諾玩具公司總經理馬榮提起家人,眼睛有些濕潤。現年32歲的馬榮,先后在浙江、廣東等地務工。2019年他依托家鄉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創業。從“離”鄉求發展,到如今的“返”鄉謀創業,如今公司的毛絨玩具制品已銷往全國各地,同時還吸納了50多名農民工就業。
實施勞務能人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拓渠道”,針對靈活就業形式多樣、主體多元的特點,突出加大對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在個體經營方面,支持發展各類特色小店,給予創業擔保貸款、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支持;推動非全日制勞動者較為集中的保潔綠化、批發零售、建筑裝修等行業提質擴容,增強養老、托幼和社會工作等社區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對符合條件人員給予創業補貼。同時推動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互聯網等行業發展。“優環境”,針對靈活就業人員自主創業,在審批管理、資金、場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對于返鄉創業、舉辦經濟實體、符合國家扶持項目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于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申請30萬元,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返鄉創業領取營業執照并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每戶一次性創業補貼2000元,對積極申請注冊商標的,每獲得一個注冊商標從就業創業基金中給予5000元獎勵。鼓勵利用廢棄地、荒坡地創業,經區政府依法批準,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依法確定給返鄉創業使用。創業用地選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需辦理建設用地手續的,積極報批用地,提供用地保障;創業用地需辦理臨時用地、設施農用地手續的,免收土地管理費。“強保障”,針對培訓服務少、維權渠道窄、抗風險能力弱等不足,重點從新職業開發、針對性培訓、就業服務、權益保障等方面強化扶持。在新職業開發方面,動態發布新職業,創造更多銷售渠道、直播帶貨、網約配送等新就業形態。開展針對性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在拓寬公共就業信息服務范圍的同時,促進就業靈活、供求對接。同時,還加強維護勞動保障權益,加大對困難靈活就業人員幫扶力度。
近年來,漢濱區人社局圍繞“能力培訓、孵化創業和帶動增收”三大環節,制定《關于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培訓五年行動計劃的通知》,組織農民工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累計培訓5.5萬人。
回鄉一人,致富一方。一“離”一“返”間,是漢濱區從引導農民工外出就業到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而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的理念之變,從根本上體現出漢濱區在振興區域經濟、實現富民強區上的深謀遠慮和從“打工經濟”到“創業經濟”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