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匡世友
近年來,漢濱區調解仲裁機構堅持以爭議處理效能建設為中心,以仲裁制度創新和專業化調解為重點,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隊伍建設為支撐,在全區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勞動人事爭議“大調解”工作格局,服務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2017年以來,全區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案件631件,涉及人數631人次,年均仲裁結案率、調解成功率分別達到100%、69%,爭議處理質量效率穩步提升。
貼心服務 群眾維權更暖心
去年8月,高新區某民營醫院拖欠45名職工工資70余萬元,部分職工來到漢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尋求幫助。工作人員調查發現這家醫院因經營不善,各類訴訟頻發,賬戶被法院凍結,錢款被執行清零,雖醫保機構有一筆79萬元的醫療報銷款即將打入涉案醫院賬戶,但其債權人前期申請了財產保全,案件陷入困境。
“得知這一情況后,我們一方面就優先支付職工工資提供法律依據,一方面多次與區法院、執行局進行溝通,引導職工向區法院提起優先支持職工工資的申請。”在區委政法委的支持下,聯合衛健、醫保等機構協調醫保資金兌付工作,案件辦理取得積極進展。“真沒想到,區仲裁院的同志幫我們要回來了血汗錢……”去年12月13日,當事人老羅拿到工資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據了解,漢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組織工作人員定期深入鎮村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在辦案大廳設置婦女維權、法律援助窗口,做到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結果公開。同時,為農民工提供工資支付政策業務咨詢,向農民工暢通維權渠道,有效維護農民工的勞動報酬權益。
柔性辦案 案件處置更有效
2017年,工作人員在受理臨聘護士李某訴某衛生院要求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以及補繳社會保險一案時發現,這種現象在全區衛計系統普遍存在,為了避免群體性信訪事件發生,當即向主管部門發出仲裁建議,引起衛計部門高度重視,立即著手整改與規范,解決了全區900余名同一就業人群的后顧之憂,大家紛紛稱贊叫好。
近年來,漢濱區仲裁院補齊咨詢、立案、審批、調解、裁審中的短板弱項,不斷優化立案審批流程,實現部分案件當天立、當場調、當時發應訴手續,以法律法規和案例為基礎,向當事人講好法與理,提升審理速度。重點把服務好保障好務工群體合法權益作為重點,耐心調處勞動人事爭議糾紛。2020年區仲裁院共辦理勞動爭議案件354件,幫助勞動者討回薪酬300余萬元,追索工傷賠償款420余萬元、經濟補償金251.3萬元。
一站式受理 多元調解更快捷
去年7月初,惠某、鄭某等4人在五里工業集中區某公司上班期間,合同期內遭公司私自解除勞動關系。惠某等人來到五里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希望調解委員會能幫助維權。調解委員會主任萬行濤迅速調查核實情況,對企業負責人進行勞動法律法規宣講,追回了經濟損失,保障了合法權益。
“以往,群眾遇上麻煩事要往區上跑。如今,調解中心建成后,老百姓只需進一扇門就可實現勞動糾紛‘一站式’受理。”萬行濤說。
漢濱區堅持將爭議糾紛解決端口前移,形成以鎮辦、司法等基層調解組織為基礎,仲裁機構案前調解為重點,相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體系。實現27個鎮級調解中心全覆蓋,在20個區直部門、五里工業集中區,以及恒口示范區和200多家規模企業組建了勞動爭議調解室,在鎮辦便民服務大廳設置了勞動人事爭議接待窗口,把調解工作安排到企業辦公場所和車間,將調解仲裁的觸角延伸至一線。全區組建400余人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隊伍,有效提升基層調解組織化解糾紛能力和企業勞動糾紛預防調解能力。2017年以來,漢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累計立案631起、調解477起、裁決154起,為當事人找回經濟補償4100萬元,案件調解率達到75%。
“實踐證明,通過創新完善用心調解、聯動調解、上門調解、網上調解為主的勞動人事爭議糾紛多元調解模式,能夠進一步服務好、保障好務工群體合法權益,維護企業正常的經營秩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漢濱區人社局局長李佰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