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秦歡 陳升)小網格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承擔著地基的作用,推動網格化治理科學化、精細化發展成為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石。漢濱區流水鎮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不斷實踐摸索,發揮網格員“宣傳員、調解員、巡查員、聯絡員”作用,著力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了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網格宣傳員
黃泥村第13網格員到戶走訪宣傳反詐騙工作,通過涂海芳的宣傳講解,成功避免一起詐騙案例,這是流水鎮發動轄區網格員開展防范詐騙宣傳工作的一個縮影。流水鎮堅持網格單元作戰模式,分區塊、分群體開展防范詐騙針對性宣傳,發動轄區群眾關注“平安安康、平安漢濱”微信公眾號,挨家挨戶向群眾發放相關宣傳資料,引導填寫“防騙宣傳問卷調查”。通過分散與集中、流動與針對等點面結合的宣傳方式,講解兼職刷單、網絡貸款、冒充公檢法、網上理財、交友“殺豬盤”等當前新型的詐騙方式、典型的詐騙案例,讓轄區群眾切實感受到電信詐騙的靈活性和危害性,進一步提升了全域防范電信詐騙意識。
網格調解員
流水鎮碾坪村村民王某越界砍樹與舒某發生了口角之爭,矛盾愈發激化,有發生流血傷人事件的隱患。得知事情后,碾坪村網格員舒美勤等人迅速趕到現場平息了爭斗,又按照農村墳地“平地2厘、坡地3厘”的標準,用卷尺現場測量,最終認定該樹在墳地以外,又勸說王某將被砍倒樹木贈予舒某,兩家最終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為順應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需要,我鎮堅持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加大對轄區網格員的政治思想及業務培訓,將他們培養成綜合素質好、調節能力強、群眾認可度高的農村調解工作隊伍。今年以來,全鎮共排查各種矛盾糾紛65件,成功化解64件,化解成功率98%以上。
網格巡查員
在流水鎮的村組院落,處處可見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是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是民生信息的收集員,是安全隱患的排查員,是環境整治的監督員,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基層網格員。在熙攘的街頭小巷,他們在協助社區干部規范市場秩序;在耕耘的田間地頭,他們在勸說村民禁燒秸稈;在安靜的村民院落,他們幫助留守老人與外出的親人視頻溝通。他們是群眾的知心人,社情民意的“百事通”。每天,流水鎮的網格員們以“不漏戶、不漏人,不留死角、不出盲點”的原則在各自網格內巡查走訪,入戶登記,竭力滿足轄區群眾的不同需求。
“作為與群眾聯系最緊密的基層組織,我們的任務就是做好巡查走訪,早察隱患,排憂解難。”流水鎮新壩中心社區網格長余方娟如是說。“作為一名網格長,我負責直接處理村民的難事、煩事、揪心事,在我的網格里,每家的情況我都非常清楚。”
網格聯絡員
“群眾事無小事,竭盡全力一定幫。對于網格內村民線上和線下反映的所有問題,我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協調處理,幫助村民聯絡一切能聯絡的力量。”流水鎮良田村第九網格員何茂園說。何茂園所在網格的單某被檢查出肝癌,醫生建議住院化療,但一次化療費用較高,家庭無力承受。村上為單某申請了臨時救助,何茂園還在手機上找到了由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聯合村居通平臺開展的社會公益項目,籌款10635元,解決了燃眉之急。
流水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網格員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轄區網格員在日常的走訪排查中梳理群眾關心的焦點難點問題,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積極為轄區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網格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從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到就業養老、醫療教育,聚集著千頭萬緒、千難萬難的蕪雜事務。網格雖小,但管的事兒卻不少。從“雞毛蒜皮”的鄰里糾紛到關乎安全生產的大事,無一不是網格員操心的事兒。流水鎮充分發揮轄區154個網格員宣傳、調解、巡查、聯絡等作用,織密基層社會治理網,將社會治理成效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