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熊彬彬 劉晉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6月28號上午,漢濱區委、組織部、老城街道黨工委、培新街社區黨委組成慰問團前往城區一小區,看望慰問建國前入黨、有73年黨齡的老黨員宋玉琴同志,并送去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和中央及上級黨組織的慰問金。宋玉琴同志接過慰問金,激動地說:“黨和各級組織,都沒有忘記我這個老黨員,非常感謝!”
山西省五臺縣占據革命老區地理、人文、環境優勢,這就是宋玉琴同志出生的地方。備受革命洗禮和熏陶的她十歲就在村里參加了兒童團,盡己所能做一些站崗放哨、通風報信、后勤補給的“小事兒”,十五歲時參加了村婦救會,默默加入抗日隊伍,為抗戰貢獻了力量。
介于宋玉琴的優良表現,且自身上進,懷揣著加入革命的熱情和決心,她于1948年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為解放戰爭做好后勤保障。新中國成立后,宋玉琴1953年隨丈夫來到安康漢陰縣城關鎮西街居民委員會,繼續扎根基層黨組織默默工作,先后擔任所在社區居委會委員、主任、黨支部書記等職務,共計19年。
把“為人民服務”使命抗在肩上記在心里的宋玉琴,為群眾辦了許多普通而又實在的“小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宋玉琴組織帶領當地群眾參加了很多義務活動,根據工作需求不斷革新和轉換自己身份的宋玉琴得到了領導和同志的一致好評。
在宋玉琴眼里,工資不重要、做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優異地完成黨組織交辦的每一項工作任務,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能得到第一時間解決。月工資5元再到15元,報酬的高低從不影響宋玉琴的工作熱情,把一顆炙熱的紅心發揚到極致,為了工作成了“顧不上回家、顧不上吃飯、顧不上身體”的“三不顧”形象,一心撲在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的服務中,讓她最欣慰的是,受她的感染,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為祖國的建設和繁榮昌盛增磚添瓦的行列。
除去工作上的任勞任怨,宋玉琴的政治覺悟也讓人欽佩。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有一個機會可以去更好的工作單位,宋玉琴從工作能力、為人處世、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但是她以一個中國共產黨員的標準,毅然決然地放棄進入好單位工作的機會,把名額讓給了其他家庭生活狀況不好但符合組織選拔要求的同志。
“槍一響所有人都心提到嗓子眼上,怕戰爭,也怕路邊橫七豎八的尸體再多一具。如今的生活,好啊!”這位建國前的老黨員經歷過破敗的山河、參與過中國崛起、見證過祖國繁榮,一直保持保持黨員本色,“憶當時、話初心、感黨恩”,她用火紅的初心、堅定的意志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
老黨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今年以來,老城街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走訪摸排,對轄區老黨員生活情況、身體情況全面摸排,以慰問關懷的形式為他們送去誠摯地節日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宋玉琴作為建國前的老黨員,用自身行動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推動老城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