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蕓
探索加強黨對物業服務工作的領導,引領物業服務管理有效融入社區治理是當前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漢濱區老城辦培新街社區立足于轄區無物業小區多、外來人口多、居民構成多元、服務需求多樣等問題的現狀,積極構建治理平臺,下沉聯動資源,整合多方力量,為居民提供訂單式服務,真正實現居民有所呼,社區有所應。
建強堡壘“引領”,凝聚工作合力。轄區27個小區433名黨員做到信息入冊、聯系入群。已在江華城、油脂廠小區等4個小區成立小區黨支部,嚴格按照選舉程序選優配強支部班子14人。構建小區黨員中心戶長聯戶、黨小組組長負責樓棟、黨支部書記負責整體小區的三級組織體系。設置黨員接待崗、“多方聯動”議事廳、小區便民服務代辦點收集了小區“急難愁盼”問題57件,已辦理51件。整合物業服務企業資源,將水電維修、保安等28名物業服務人員編入樓棟服務組,亮牌上崗;小區黨支部與物業服務公司簽訂聯建共建協議、定期是召開聯合會議。同時,建立“樓棟微信群”和鄰里互助小組5個,拉近鄰里關系。
健全機制“聯動”,構建共享格局。建立健全互聯互動機制。以小區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實行“四方聯動”服務,定期聽取居民代表服務需求,集中研究居民反映的問題,協調各級部門聯動解決。建立評議公開機制。小區黨支部每季度組織業主代表對物業公司服務質量進行打分評價,評價結果作為核定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績效工資的重要依據;對小區物業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財務收支等情況及時公開公示,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多方力量“整合”,提升服務效能。單位聯支部、黨員進小區,將12個共駐共建單位分別與27個小區結對共建,讓266名單位黨員走進小區開展“微服務”,解決支部建陣地費用不足、設施配備不到位等問題。同時,在小區內成立志愿服務隊伍,開展矛盾糾紛調解、文明衛生巡邏、文藝匯演、心靈慰藉陪聊等工作,做到“五必訪、五必知、五必做”。尤其是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等“紅色戶”,安排志愿者一對一定期走訪慰問。有效的利用黨員積分兌換獎勵和選優評先優先機制,激活黨員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今年以來涌現了優秀黨員、文明樓棟、物業貼心管家、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20余名,激活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神經末梢。
培新街社區在小區治理的“主陣地”上,凝聚社會力量,把社區干部社會治理的“獨角戲”轉為干群共治的“大合唱”,形成了區域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深入推動了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