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魏濤 通訊員 牛偉成) 2018年元旦,漢陰縣鐵佛寺鎮四合村馮正明一家3口過得特別開心。用他的話說:“住上政府幫助改造后的新房,再也不擔心下雨天房子漏水了。”
與馮正明一樣,在漢陰鐵佛寺鎮還有167戶貧困戶實施了危房改造,并在2017年12月前全部驗收入住。
漢陰縣鐵佛寺鎮地處秦巴腹地,山大人稀,貧困程度深,有在冊貧困戶1812戶5439人,貧困率達37.9%。鎮村干部在走訪幫扶的過程中發現,全鎮除符合異地搬遷條件的530余戶貧困戶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離不開賴以生存的一畝三分地。這一部分困難群眾要想脫貧,首要的是解決安全住房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鐵佛寺鎮黨委政府積極與縣民政局以及其他相關幫扶單位協商,整合財政資金,嚴把關口,創新推出“2+1+N”危房改造新模式,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
“2+1+N”,即利用危房改造統一補助2萬元+民政幫扶資金1萬元+改廁等其它N種扶貧資金,整合資源,通過采取“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群眾自愿、多方協助,統一施工”的方式,控制面積,控制費用,就近選址新建,達到不讓貧困戶出錢就能實現遷居、改善住房條件的目的。新建的房屋25平方米的戶型為1室1臥1廚1衛,主要解決1人或1對夫妻的貧困戶居住;50平方米的戶型為1室2臥1廚1衛,主要解決2至4人的貧困戶居住。
為確保工程質量,該鎮自2017年3月底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啟動后,就及時成立了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確保工程有人盯、資金有人管、質量有人抓。同時,制定《鐵佛寺鎮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組織村組院落會,宣講危改政策,并在深入各村逐組逐戶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召開民主評議會議,確定初步名單,實行“七日公示制”,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在危改工程驗收時,采取由“貧困戶、幫扶責任人、監委會主任、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項目驗收員、危改領導小組組長、鎮長”依次簽字驗收的五級聯簽制度,確保責任有擔當、監管無死角、質量有保障。
“居有其屋,住有所安,這是黨的惠民政策,也是群眾最迫切的希望。”鐵佛寺鎮黨委書記吳大美說:“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信心更足了。全鎮將繼續深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2+1+N’模式,抓實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努力讓更多的貧困戶、危房戶住上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