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漢陰作為全省唯一代表,參加了農業農村部在杭州舉辦的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共有河北平泉、山東壽光、湖南瀏陽等9個縣(市、區)參加會議。縣委書記周永鑫參會,并以“搭建‘三線兩化一平臺’,做好基層治理大文章”為題,交流了鄉村治理工作經驗。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將適時深入漢陰進行實地調研。
近年來,漢陰縣針對鎮村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力量薄弱、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不高、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就如何全資源全要素綜合治理,探索推行了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密切“黨員聯系群眾、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中心戶長聯系居民”為紐帶,以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為路徑,以村級治理平臺為依托的“三線兩化一平臺”基層治理模式(簡稱“321”),推動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建立三線聯系機制,搭建服務群眾橋梁
黨員聯系群眾增強凝聚力。
按照“鎮黨委抓黨支部、黨支部抓黨小組、黨小組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方式,通過農村黨員年初承諾、日常踐諾、年終評諾,全年積分制管理,建立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重點把上級政策宣傳到戶、把支部決議傳達到戶、把公益活動發動到戶、把意見建議征求到戶,搭建黨組織與基層群眾的橋梁,密切黨員與群眾的關系。
人大代表聯系選民增強公信力。
按照“鎮人大主席團抓代表小組、代表小組抓代表工作室、工作室聯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的方式,在各村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將每周三定為“選民接待日”,每季度召開選民座談會,收集民意、分類交辦,并在年終由選民對代表履職情況進行評議,切實增強人大代表公信力。
中心戶長聯系村民增強親和力
按照“鎮政府抓村委會、村委會抓中心戶長、中心戶長聯系村民”的方式,由群眾推選中心戶長,協助鎮村做好信息收集、政策宣傳、糾紛調解、治安聯防、重點人群幫教等工作,并實行以案定補、以事獎補、群眾評議、動態調整機制,竭力為群眾提供幫助服務!
推行兩化管理服務,織密聯系群眾網絡
推行管理網格化。
以村為單位,按照就便就近就親的原則,分別設立一二三級網格,網格長由“三線”人員擔任,將矛盾糾紛、環境衛生、代辦事項等全部納入網格,并將網格內人員、資源、服務事項信息化,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服務全覆蓋”。
推進服務精細化。
對家庭經濟收入持平和超過全村平均水平且連續三年被評為平安家庭的戶定為“放心戶”,實行“綠色管理”,對其等候“在線”服務;家庭經濟收入低于全村平均水平且近兩年未被評為平安家庭的戶定為“關心戶”,實行“黃色管理”,“三線”人員定期到戶開展針對性服務;“三留守”人員、殘疾人、特困戶和有服刑或刑滿釋放人員的家庭定為“連心戶”,實行“紅色管理”,由“三線”人員“一連一或一連多”幫扶,時刻保持“熱線聯系”,幫困解難。同時,以“互聯網+”思維高標準建設“321”大數據中心,構建集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綜治維穩等7個方面于一體的“321”基層治理信息系統和“三線”人員手機APP,實現信息多跑路、干群少跑路。
建強基層治理平臺,匯聚鄉村振興合力
積極建設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代表大會為決策主體、村委會為執行主體、村監委會為監督主體、村級經濟組織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補充的“六位一體”治理平臺,構建以德治為引領、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的治理體系,匯聚推動鄉村振興的合力。
建強支部發揮核心作用
選優配強支部班子,把擔任“三線”人員作為培養村干部的重要途徑。建立“縣級領導聯鎮、部門聯村、干部聯戶,紀委監委延伸觸角管住村干部權力、村財審計管好項目資金、持續掃黑除惡管住違法行為”的“三聯三管強核心”工作機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強化德治發揮示范作用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進“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依法制定村規民約,將鄉風民俗、環境衛生、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逐村制定,逐戶簽約,開展評議,監督落實。大力推廣優良家風家訓,形成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社風的濃厚氛圍。
建立兩類組織發揮帶動作用
依托園區企業、合作社和能人大戶帶動,建立農戶參與、互惠互助、發展經濟為目的村社一體的集體合作社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內置金融組織,動員群眾培育發展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等群眾性社會組織,引導群眾自發成立志愿者協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老年協會、文體協會等服務性社會組織,不斷提升群眾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的能力水平。
開展民主協商發揮主體作用
出臺《村級民主協商議事制度》,推行“干部說法說政策、群眾說事說心聲、大事要事民主協商”的“兩說一商”工作機制,依托院落會、小組會、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等形式,對村里公共事務、復雜糾紛等廣泛開展民主協商,推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協商格局!
開展“321”基層治理工作,完善了基層黨組織動員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整合了農村各類有效力量和優質資源,改變了農村千頭萬緒疲于應付的工作局面,促進了傳統鄉賢管理手段和現代社會治理理念的有機融合,實現了更為精準精細的管理服務,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穩定。近年來,全縣經濟保持2位數增長;2017年,全縣社會治安滿意率躍居全省第5位,被評為全省綜治平安建設先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