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大美 劉萌)產業是農村發展的根本之基,是脫貧致富的主要動力。只有有了產業支撐,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問題。近年來,鐵佛寺鎮把產業助農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按照鎮園產業聯盟規劃,大力發展林果、富硒糧油、特色種植、生態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帶動貧困戶實現了穩增收、促脫貧。
龍頭企業帶動一批
合一村位于鐵佛寺鎮北部,距鎮政府駐地11公里。全村共有554戶1927人,其中貧困戶 256 戶669 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0.1%。2016年以來,該村依托領航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綠色農業、富硒食品,通過“企業引領、項目帶動、貧困戶參與、共同發展”的模式實施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帶動幫扶周邊貧困戶脫貧增收。
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四位一體模式,領航農業合作社主動認領貧困戶40戶149人進行產業幫扶,共流轉貧困戶土地300畝進行土豆培育種植;同時,還不斷雇傭貧困戶進行田間勞動,從貧困戶手中收購土豆原料在食品廠深加工成品,鼓勵貧困戶通過訂單生產與市場銷售對接,使得貧困戶在參與中增收,在增收中發展。
新型經營主體解決一批
“根據合一村的地勢條件,天麻產業是可以長線發展的產業。”利民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查海佳說道。他預計今年全村的天麻產量將會進一步提升。
自2012年起,查海家就在石泉縣兩河鎮進行天麻培育種植,不斷摸索著有關天麻生產栽培的門路,并根據環境、土壤、溫度、菌材種類等因素,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天麻育種經驗。
2016年初,查海家帶著成熟的技術經驗返回老家鐵佛寺鎮合一村,帶動貧困戶進行天麻生產種植。他不僅向貧困戶免費提供天麻種植技術與固定客源信息,還為村民發放自己培育的天麻種子,收購貧困戶種植的天麻中藥材。經過不斷投入,查海家在合一村的天麻培育種植已形成一定規模,目前已帶動合一村貧困戶45戶進行天麻種植,并不斷擴大規模經營。
政府引導幫扶一批
驅車直入四合村七組,只見一片片長勢喜人的甜玉米桑樹套種田映入眼簾。當下正值玉米成熟的季節,田地兩旁的玉米枝頭已是碩果累累。當地群眾告訴我們,鐵佛寺鎮優良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玉米生長,由于甜玉米種植成本低、市場銷路好,當地政府便因勢利導,鼓勵貧困戶在種植甜玉米的同時、套種桑樹林,待鮮嫩的桑葉長成后,便可以就地取材供不遠處的漢陰縣豐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使用。
據悉,按照鐵佛寺鎮“1158”產業扶貧中的特色種植規劃,該鎮在產業選擇上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一邊利用特色套種田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一邊就地取材田地原料供當地經營主體、龍頭企業使用,這既提高了種植產品的利用效率,又為當地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鏈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