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漢陰縣平梁鎮太康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院子里到處是歡聲笑語,在這里,太行村的170戶村民共領到了12.5萬元分紅。村民曾兆財難掩興奮,笑著對記者說:“6個月的分紅就有1334元,我這一個月在合作社務工的收入還有1800元,不用出村就能賺錢,真好!”
漢陰縣平梁鎮太康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當地資源,將蔬菜、蜂蜜等土特產加工成特色旅游產品外銷,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苦瓜是合作社的主營產品,也是其中最具“錢”景的產業。
太行村是安康市種植苦瓜較早、面積較大的村子。過去的幾年都是村上發種子,農民自己種,由于缺乏技術指導和管理,收益一直不理想。2017年,村干部蔡清牽頭成立太康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63.5畝土地用于發展苦瓜產業,村上的苦瓜產業從此開始走向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種植、聯合經營之路,由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統一種植、統一收購。
蔡清之所以敢放手干,是因為他早已找好了銷路。他說:“太行村好山好水,北京的一家康養中心就看準了這里苦瓜的品質,收購苦瓜干用于制作中成藥。苦瓜夏天既防暑又明目解乏,同時具有降‘三高’功效。今年村上苦瓜的種植量只有1萬公斤左右,每28公斤鮮苦瓜能加工1公斤苦瓜干,而北京這家康養中心每年需要3萬公斤苦瓜干,因此即使只供應這一家企業,也是供不應求。”
村民無處買苦瓜種子,蔡清就給他們發種子;村民不懂技術,他就手把手去教。經過4個月的種植,合作社已經收購鮮苦瓜31.5萬公斤。苦瓜干的售價為每公斤320多元,按每畝加工苦瓜干125公斤計算,合作社每年凈利潤達150多萬元,合作社里的60多戶貧困戶每戶可獲得1萬元以上的種植收入。
同時,1畝苦瓜的產量可達3000公斤至4000公斤,鮮苦瓜每公斤按2.6元的價格收購,村民種1畝地可實現產值近萬元,扣除成本,1畝地可實現純收入5500元至6500元。如果村民在合作社務工,每天80元,按每月23個工作日計算,能實現1840元的勞務月收入。
太行村第一書記王小巖認為,苦瓜產業的產業鏈并不長,但這樣恰恰能夠產生差異優勢,能夠吸引市場關注。只要看準產業,有“能人”肯帶動,有村民肯務實做,一樣大有可為。
雖然目前合作社生產的苦瓜干供不應求,但在蔡清看來,這只是第一步。他會進一步提高品質,積極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同時,他準備繼續加大與北京那家康養中心交流合作的力度,爭取聯系西安的公司也來收購苦瓜干,帶動周邊更多群眾加入合作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