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俊 王磊 羅美玲)趙家河村位于漢陰縣城關鎮城北2.5公里處,全村版圖面積6.4平方公里。村轄區8個村民小組,450戶,1844人。全村共有耕地3100畝,其中水田481畝,旱坡地2619畝,林地5030畝,荒灘荒溝1000余畝,其他用地500余畝,總面積達萬畝。全村地域寬闊呈北高南低地勢,有七溝八梁之稱。近年來,趙家河村因地制宜,緊抓產業發展,為切實找準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實現農民致富奔小康,走出了一條新的產業發展之路。
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
縣住建局選派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匯同村兩委班子多次入組到戶,摸清村情戶情,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并多方外出調研考察,尋找適合趙家河村村情的產業。在縣農林科技局的指導下得知漢陰縣是李樹適生區之一,根據脆李適生條件,符合本地引進栽植,且脆李為晚熟李品種,口感良好,且產量較高,該品種栽后第二年試花結果,4-5年進入盛產期,畝產可達2600公斤,可以填補陜南地區普通李銷售時間的空白,發展前景很好。特別是青脆李種植需要坡度高于25度的坡地地建園為好,很適合趙家河村的地形。為此,城關鎮和村兩委共同努力,積極爭取到第一批300畝的青脆李栽植計劃,由支部引領能人帶頭,支部人員直接入股承建家庭農場,栽植青脆李子300余畝。在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獎勵資金2萬元,并爭取縣農林科技局審批退耕還林指標面積170畝。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趙家河村與三變改革政策有機結合,將申請注冊家庭農場升格為漢陰縣城關鎮富平專業合作社。截止目前,擴建青脆李子產業園共計2000余畝,2017年年初栽植的300畝,并已打苞開花結果,今年5月已初現成效,2017年年底栽植1700余畝幼苗,現已開始發芽,長勢良好,成活率均達95%以上。
產業增效助力群眾增收
趙家河村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按照新時期脫貧攻堅工作“六個精準”、“八個一批”的要求,堅持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和關鍵措施,不斷壯大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摘帽。村上流轉2000余畝土地,修建產業園主干道路6.8公里硬化主干道750米,自建園以來,合作社帶動留村剩余勞動力到園區務工,使村上40多戶貧困戶受益,每戶年均增收達5000余元,園區帶來的效益,將會實現使全村27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百分之八十的貧困戶增加收益,脫貧而不反彈,有效的保證了貧困戶持續增收。
下一步,該村將繼續擴大園區發展,管理好已栽植的樹苗,提升管理水平,借三變改革、鎮園聯盟政策優勢,探索套種、林下養殖等復合經營模式,依托幫扶單位縣住建局為本村完成的村域整體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將趙家河村打造為春賞花、夏品果、秋有景的生態旅游示范村,真正實現趙家河村戶戶有收入、人人有事做、有錢賺,脫貧路上不落一個人,全面達小康的"鄉村振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