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康 陳明) 今年以來,漢陰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舉,以全面完成5095戶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目標,遵循“實施好一批搬遷項目、安置好一方群眾、實現好一方人脫貧”的理念,堅持加快步伐,堅守政策底線,堅定攻堅信心,強措施、夯責任,持續推進各項建設,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為促進全縣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移民安置讓群眾“搬得出”
面對脫貧攻堅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該縣國土部門通過建立專門臺賬,逐一核實搬遷戶基本信息、搬遷意愿、扶持措施,采取晝夜施工、連續作業、加班獎勵等多項扎實措施促進了安置房有質有量的建成。根據全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體規模,全縣建設安置房5095套,其中建設集中安置點20個安置房3965套,在86個村布點建設交鑰匙工程安置房1130套。目前,4392戶已達到住房安全考核入住標準。
“三問四訪”讓群眾“住得穩”
從山上到山下,從偏僻山溝到集中安置點,素不相識的人群聚集到了一起,環境發生了變化,搬遷戶如何融洽相處?如何生存?居住環境、小區如何規范管理?
漢陰縣國土局搬遷辦積極探索,著力圍繞提升易地扶貧搬遷質量,按照“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實踐”的方式,通過開展“縣、鎮、村、搬遷群眾”四級走訪活動,全面了解掌握各級干部和群眾在搬遷入住、遷戶辦證、權益保障、就醫就業就學、社區管理、舊宅基地騰退等搬遷前后的各方面困惑、想法,收集鎮村意見建議105條,形成“三問四訪”調研報告,集思廣益,協同相關部門制訂相應政策,助力搬遷戶穩定脫貧,融入新環境,享受新生活。同時,圍繞建設“五新”移民搬遷社區,征求民政、財政、文廣、扶貧、公安、人社、組織部、宣傳等多部門意見,逐步建成城關鎮中壩、蒲溪鎮東區、雙乳鎮福源二期、鐵佛寺鎮四合等4個“五新”移民搬遷社區示范點,實現場地達標、功能完善、人員齊備、服務到位、群眾滿意的規范化建設目標,以新環境、新服務、新產業、新民風、新生活實現搬遷群眾美好生活愿望。
特色產業讓群眾“能致富”
隨著搬遷社區的全面建成,搬遷群眾將陸續搬入新環境,開創新生活,該縣著力推動脫貧攻堅由依靠政策幫扶向自力更生、加強自身發展轉變,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產業就業轉移,由搬遷建房為主向社區配套和新社區建設轉變。
漢陰將繼續持續深化“三精”管理,制定符合該縣實際的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方案,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堅決打贏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攻堅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深入開展新民風建設和推進舊宅基地騰退,全面啟動移民搬遷安置房不動產證辦理工作,保障搬遷群眾合法權益。著力實施“三業富民”增收致富工程,以“三變改革”“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加快群眾搬遷后土地流轉、農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資源規模化、高效化經營步伐,促進群眾增收。同時,依托“鎮園聯盟”平臺,加大農業、工業園區培育發展力度,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繼續加大社區工廠培育發展力度,借助蘇陜交流幫扶契機,積極引進以毛絨玩具加工產業為主的各類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漢陰,帶動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