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柳楊 王文藝)漢陰縣雙乳鎮把“一軸二廊四園區”作為脫貧攻堅摘帽的重點工作,探索出具有雙乳鎮特色的“一軸二廊四園區”產業脫貧新模式,實現了脫貧攻堅由“粗放”向“精準”轉變。
雙乳鎮通過實施上樓能安家、下樓能就業,鄉村旅游、產業園區整合,搭建就業平臺大力扶持企業、能人、貧困戶,構建長效產業,短期產業,實現長期就業長遠增收。2018年雙乳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8.5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0元,全鎮收入增速位居全縣前列。2018年底,全鎮貧困發生率降至3.2%,產業扶貧為貧困戶增收,擺脫貧困插上騰飛的翅膀。
強化“一軸”引領
雙乳鎮強化以316國道為軸心,完善集鎮的整體功能,輻射帶動月河兩岸兩廊的發展,先后建成千畝荷塘旅游觀光景區、陜西格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文珍鞋業、廣源門窗制品公司、民安毛絨玩具廠。福源一、二期移民安置小區,安置房288套,貧困戶全部入住,其中安置南北兩山貧困戶77戶,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500余男女勞動力實現搬得來、穩得住、能就業、能致富。
實現“二廊”聯動
雙乳鎮屬于兩峽一川的鎮,如何發展陽安鐵路、十天高速兩廊道的效益,雙乳鎮發揮鎮園聯盟作用,堅持走基地+合作社+黨支部+貧困戶的路子,依托國家扶貧政策,發展拐棗2500畝,黃桃800畝,千畝核桃園2處,養蠶456張,絞股藍種植300畝,養龍蝦200畝,蔬菜300畝,種植西瓜50畝,養雞1萬只,實現穩定就業。
輸出外出務工4000余人,安排公益崗位25個,流轉土地1.2萬余畝,土地流轉收入24萬元,發放貧困戶貸款1200萬元,兌付貧困戶產業獎補資金25萬元,村級安置小區18000平方米,貧困戶入股分紅24萬元,領辦示范化合作社14個,興辦家庭農場8個,市級合作社2個,實施了支部引領,企業動作,合作社牽頭,基地化運行,貧困戶參與模式,實現貧困戶就業全覆蓋,保證了貧困戶如期脫貧。
發揮“四園區”作用
雙乳鎮強化規劃引帶、科學布局,以集鎮為依托,合作利用資源,本著環保、生態的原則,集中打造山區整合發展,建農業現代園,文化整合發展,打造文化產業園,鎮區整合發展,建新社區工廠,產業整合發展,發展旅游觀光園區。
集鎮興建工業園區,安置就業2000余人,文化產業園區,打造雙乳鎮雙乳對峙、涼水泉兩大景點,挖掘雙乳鎮人文資源,打造雙乳文化廣場,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旅游觀光園區,以千畝荷塘為依托,以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相融合,完善白庵廟景區功能,打造雙乳鎮旅游、觀光、休閑一體化的升級版,移民搬遷安置區,把貧困戶從高山窮組搬下來,實現人下山,產業上山,徹底解決貧困戶道路信息不暢,子女上學、就醫等難題。
興建市級農業園區2個,合作社14個、家庭農場8個,長期項目建成,堅持以短養長,長短結合,長期產業:黃桃種植基地800畝,千畝核桃園2處2000畝,拐棗種植2500畝。短期項目:種植絞股藍300畝,養羊1000只,養牛20頭,養龍蝦200畝,養蠶456張,養雞10000只,種植西瓜20畝,種植甜玉米100畝,生姜50畝,雙乳鎮發揮鎮園聯盟作用,農民做中間,企業做兩端,雙乳鎮拐棗產業種植輻射帶動全縣9個鎮,種植面積達2.2萬畝,農民想什么,政府干什么,成為雙乳鎮干群一致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