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謝傳友)陽春三月,春耕農忙時節未至,漢陰縣雙河口鎮鳳柳村的田間地頭到處是群眾勞作的身影。勞作群眾的談笑聲、翻種機器的轟鳴聲、枝頭鳥雀的喧鬧聲交織在一起,與往日村子寧靜相較顯得格外熱鬧而繁忙。鄉親們忙碌的,是今年該村重點脫貧攻堅致富示范項目——100畝黑甘蔗種植,他們得趁著春風播下脫貧致富的“甜蜜”事業。
摸準路子,帶頭擼起袖子干
“去年初種植黑甘蔗15余畝,年底砍得45余噸,賣了22000元,收入可觀,而且還吸納了本村13戶貧困戶到我這務工,政府還補助我們,帶動我們村脫貧致富”,望著正在大片播種的黑甘蔗地,老支書吳善軍掏出褶皺的小本子算了一筆賬。

漢陰縣雙河口鎮地形屬丘陵山地,土質松軟,青泥河橫貫而過,適宜種植甘蔗、甜玉米等經濟作物。吳善軍瞅準了這一有利條件,在鎮黨委政府積極謀劃下,協調組織產業戶多方考察,主動學習,作為參加考察代表之一的他,最終選定了種黑甘蔗這一“甜蜜事業”作為致富發展的“敲門磚”,經過大半年的辛勤付出,用養牛產生的農家肥種出來的黑甘蔗擺上了超市貨架,釀出來的甘蔗酒更是遠飄他鄉。
找準技術,讓甜蜜事業插上翅膀

“去年黑甘蔗增產增收,還得益于黨的農技上門好政策。”老莊稼人出身的吳善軍說。3月19日,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來到鳳柳村巡回指導宣講,為該村90余名種養殖大戶、貧困戶們帶來了一場高質量的培訓課。“在選黑甘蔗苗的過程中,宜選擇蔗莖粗狀、不空心、蔗芽飽滿、無病蟲害的甘蔗頭做為種苗,以減少甘蔗病蟲害的發生……”,“莊家把式漢”吳善軍像個初入學堂的孩子,不斷地提問,筆尖書寫初“致富經”。
“這次我們特別邀請到了縣上的農技專家到我村現場講解,主要目的是解決制約我村黑甘蔗等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從而提高農業產業效益,助推脫貧戶鞏固脫貧成果”,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負責人介紹道。
瞅準目標,甜蜜生活“蔗”里來
“我們土地種過稻谷、玉米,但是從沒有種過黑甘蔗。我們選出的村干部和老支書都是多年在外見過世面的,所以才敢把土地流轉出來,來甘蔗園里務工”,貧困戶吳善義懷信心地說道。當天30余戶精準扶貧戶在務工合同書上按下了手印,流轉的60畝土地也簽訂了流轉協議書。

“今年擴種了100畝黑甘蔗,估計畝產可達3噸左右,每公斤賣0.5元,今年的甘蔗收入可達15萬余元。”吳善軍滿臉喜悅的說到。種植甘蔗已成為吳善軍的一項“甜蜜的事業”,在他的帶領下,有的農戶脫了貧,甘蔗是“功臣”之一,靠一根根甜滋滋的甘蔗,農戶脫貧過上了“甜日子”。“如何搭上產業發展快車把‘甜蜜’產業做大做強,這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吳善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