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世洲
僅兩個半小時,新引進的毛絨玩具加工企業完成企業注冊登記,落戶漢陰;農民專業合作社、小餐飲經營許可證在鎮級便民服務大廳就可辦理;貧困戶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現場就可以通過微信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縣域外醫療保障報銷在縣政務大廳就可實現一站式辦結……
近年來,漢陰縣認真落實“放管服”改革,不斷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并創新工作思路,將行政審批改革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切實為脫貧摘帽注入“加速度”。
優化流程,當好幫扶企業的“店小二”
124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審批環節從3至7個壓縮到2至3個……這是漢陰縣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后發生的顯著變化。自該縣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工作以來,漢陰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圍繞簡化辦事程序、降低創業就業成本,大力開展審批服務流程優化再造的實踐探索。通過規范審批流程,按照“一事項一標準、一流程一規范”原則,通過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形式,“顆;”對外公布《辦事指南》,做到部門明明白白用權,群眾清清楚楚辦事,截至目前,共對外公布《辦事指南》90余期,辦事群眾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可以了解辦事的全過程。
位于月河工業集中區,投資800萬元的安康聚財源玩具有限公司,是漢陰引進的脫貧攻堅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起初公司在辦理注冊登記過程中,來自江蘇的投資人徐義亮對漢陰辦事流程和環節不了解,所攜帶申請材料也不齊全,漢陰縣行政審批局對該公司資料進行初審后,迅速啟動全程代辦、容缺后補等服務措施,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僅用2.5小時就讓他拿到了營業執照,而且印章刻制和銀行開戶在代辦員的引導下,同步辦理完成。“沒想到漢陰的辦事效率挺高的,和江浙等發達地區沒啥區別嘛,在這干事創業讓我很有信心!”
“我們將時刻當好‘店小二’,做好‘服務員’,努力打造優質高效的發展環境和政務環境,方便辦事企業和群眾。”漢陰縣政務服務中心主任王龍見說。
如今,安康聚財源玩具有限公司已經在漢陰落地開花,年收益80余萬元,解決了漢陰90余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四辦”提速,當好貧困群眾的“小保姆”
“沒想到,不到十分鐘,我的營業執照、小餐飲經營許可證就辦下來了,而且全部在鎮便民服務大廳就能辦理,實在是太方便了!”張吉宏高興地說。他是漢陽鎮交通村的貧困戶,父母年老體殘,孩子還在上學需要人照顧,張吉宏無法外出務工,在幫扶干部的勸說和鼓勵下,他計劃在鎮上開一個小吃店,用勞動來增收脫貧?僧斔牬謇锶苏f開個小吃店辦照手續麻煩,鎮上縣上幾頭跑,還不知道多久能拿到照,開店的熱情減退了一半。他的幫扶干部知道后,告訴他現在個體戶營業執照、小餐飲經營許可證已經下放到鎮上辦理,只要帶上身份證以及相關的資料到漢陽鎮政務大廳,當天就可以拿到營業執照和小餐飲許可證,張吉宏半信半疑地照做了。如今張吉宏的小吃店生意紅火,每天有300元左右的凈收入,2019年脫貧摘帽是妥妥的事了。
為方便群眾、企業辦事,實現政務服務事項“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在經過充分調研和多方征求意見后,漢陰縣簡化創業經營登記審批程序,將各鎮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食品經營以及小餐飲經營審批權委托各鎮人民政府實施,這不僅降低了鎮村市場準入門檻,也大大減少了群眾辦事成本。
此外,漢陰不斷探索優化服務方式,縣行政審批局將政務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出“網上辦”“一次辦”服務事項,群眾足不出戶,只需使用電腦或手機,就能夠完成政務服務事項的網上申請、材料傳輸、網上審批、結果告知、證件郵寄送達的全過程服務,真正實現了群眾辦事“零距離”“零跑路”。
全程代辦,當好脫貧項目的“幫辦員”
行政審批如何助推脫貧攻堅,是漢陰行政審批局領導思考的頭等要事。
“全程代辦”脫貧項目,讓干部成為辦事代辦員,就如同給每個項目配備了一名專職咨詢顧問,審批到哪一個環節,需要哪些材料,都有專人主動來聯系指導,讓項目審批變得更加簡單便捷。2018年1至3月,縣政務服務中心通過“全程代辦”的服務模式,協助完成了36個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建設審批工作。蒲溪鎮扶貧辦負責人鄺賢端說:“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項目,手續涉及立項、環評、用地、消防、抗震等多個部門,全程代辦服務真的太周到了,每一個環節代辦員都為我提前開路,需要哪些資料,都發在我微信上,審批進度問題他也會幫我操心,我到大廳一次性就辦好,真的讓項目審批注入加速度。”
現如今,這些避災搬遷安置點都已投入使用,異地搬遷的貧困戶也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家,他們也將以此為起點,開始新的生活。
服務無止境,在“放管服”改革這條路上,漢陰縣一直在不斷探索創新,“最多跑一次”服務承諾在政務大廳各窗口推行、證照辦理免費寄遞、智能自助終端各樓層普及、無線wifi全廳覆蓋。此外,縣行政審批局還推行容缺受理、延時服務、預約服務等,可以滿足偏遠地區辦事群眾的需求。一系列創新服務舉措也讓貧困群眾分享到 “放管服”改革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