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盛良柱 何錫輝)為全面助推觀音河整鎮脫貧摘帽,提升群眾滿意度,構建聚力脫貧攻堅的良好社會氛圍,漢陰縣委政法委牽頭整合8個縣級幫扶單位力量,實現縣鎮村三級幫扶凝心聚力,做到同頻共振,共劃脫貧攻堅最大同心圓。
一個中心。緊盯“脫貧摘帽”任務為中心,2019年是全縣脫貧摘帽年,縣委政法委發揮聯鎮幫扶牽頭作用,組織召開脫貧幫扶工作研判會議3次,進一步提升鎮村干部思想認識,以過硬的舉措把脫貧摘帽作為2019年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圍繞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充分利用觀音河鎮山林水域資源的優勢,選準獼猴桃、花椒、拐棗、漆樹及中草藥種植等特色主導產業,發揮市場主體帶動作用,將貧困戶嵌入到產業鏈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為實現順利摘帽奠定基礎。
二類重點。統籌縣鎮村161名三級幫扶干部,扎實開展幫扶貧困群眾,聯脫貧戶和非貧困戶,對全鎮2995戶常住農戶做到幫、聯全覆蓋,以一幫二聯(幫扶貧困戶,聯脫貧戶和非貧困戶)為載體,通過召開村“三委”會、小組會、群眾院場會等形式,對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逐戶研判補短板,搶抓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搶進度,確保全鎮2995戶農戶全部達標。
三項任務。以兩房建設竣工入住、產業發展增收、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為重點,全面加速促提升。目前已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312戶1073人,完成裝修入住310戶,剩余2戶近期將完工入住。產業發展顯成效。以“三個一” 入社入股為契機,以獼猴桃、花椒、拐棗、漆樹及中草藥種植等為主導產業,新成立具有帶貧溢貧經濟效益的專業合作社7家,培育壯大家庭農場40家,新發展水產養殖55畝,種植特色中藥材700畝,有效帶動560戶貧困戶持續增收。基礎設施穩步提升,完成通組路面硬化75公里,新建12.6千米水渠已發揮灌溉作用,移動基站正在有序建設中,安全飲水、電力保障通村到戶達標100%。
四項措施。一是創新工作機制。將脫貧攻堅百日沖刺與“321”基層治理、新民風建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工作相結合,動員黨員、人大代表、中心戶長主動參與,開展“干部說法說政策、群眾說事說心聲”活動,利用夜間或下雨天等閑暇時間召開群眾院落會、小組會、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等形式,通過干部說法說政策,群眾說心事說心聲,共商鎮村發展的群眾關心事,積極破解脫貧攻堅、新民風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難題。二是創新宣教工作方法。積極開展對所有農戶宣傳教育全覆蓋,增強群眾的感恩意識,因村制宜、因戶制宜,根據不同情況,實施分類指導,分類開展教育幫扶活動。三是堅持遍訪全部農戶。各幫扶干部對所幫聯的群眾,經常性地開展分散走訪,并做到“六個必訪”,對結對幫聯的群眾重病住院必訪、遭受突發事故必訪、重大節假日必訪、婚喪嫁娶必訪、農忙時節必訪、發生重大矛盾糾紛必訪,確保干部真幫實聯建真情。四是正面激勵與反面曝光相結合。通過道德評議會等方式,利用紅黑榜等多種形式宣傳產業大戶、脫貧標兵等典型,加大對上黑榜曝光力度,用正面榜樣引導人,激發群眾脫貧動力;通過反面典型警醒人,誘導倒逼機制促使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