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敖利明
夏末秋初,驕陽似火,正是辣椒豐收的時節。走進漢陰縣城關鎮新星村朝天椒產業園區,火紅的辣椒掛滿枝梢,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耀眼,村民們正忙著采摘紅色的“果實”。
“自從村里有了這個辣椒產業園,我就在這務工,每天能有上百元收入。今年的辣椒收成很好,一畝能增收1500多塊錢。通過流轉土地種辣椒,既能務工又能分紅。”貧困戶沈蘭勤提著一籃子剛摘的辣椒,笑得合不攏嘴。
新星村位置偏遠,信息閉塞,2014年被納入重點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2戶411人。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先后多次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外出觀摩取經,組織貧困群眾開展農業種植、養殖技能培訓,確定了產業富民為核心的發展思路,使貧困群眾依靠山林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花椒、黃花特色種植和土雞、生豬、山羊等畜牧養殖,群眾的生活條件漸漸得到改善。
要徹底甩掉窮帽子讓村民富起來,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脫貧產業做支撐。2018年10月,新星村成立了新益綠色養殖種植農莊聯扶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流轉土地770畝,按照“主導產業引領、長短產業結合”的思路,建成主導產業花椒與短期產業黃花、辣椒套種相結合的產業園區,實現了土地流轉和務工“雙”收入,走出了一條綠色種植、科學管護的產業發展路子。
辣椒成熟周期短、見效快,群眾很樂于發展。該村堅持把長效產業做實、短期產業做優,確保既有長效穩定產業,又有群眾增收見效快的短期產業,300畝辣椒園種出了群眾紅紅火火的好日子,也加速了貧困群眾脫貧摘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