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安)2020年以來,漢陰縣將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兩手抓”,該縣人社局圍繞農民工返崗復工、新社區工廠復工復產、減稅降費支持中小微企業三大工作重點,全面推進勞動力轉移就業和新社區工廠復工復產。目前,全縣新社區工廠已復工復產55家,全縣勞動力已實現轉移就業7.3萬人。
“點對點”護送,保障農民工順利返崗。前期,由于各地疫情防控管理的差異,交通出行難、隔離管控不統一等因素影響,全縣農民外出返崗復工難?h政府果斷決策,“雙管齊下”,縣鎮村三級聯動,拉開了全縣農民工返崗復工的序幕。全體幫扶干部把農民工返崗復工作為當前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的重點,送崗位上門,動員幫扶對象返崗復工。從2月21日起,由政府包車“點對點”護送,實行“出門上車,下車進廠”。目前,共組織34批次2337人通過“點對點”護送分赴江蘇、浙江、廣東、云南、四川等地返崗就業。
線上線下招聘,為勞動力轉移搭建平臺。為組織好全縣勞動力轉移就業,漢陰縣人社局根據省外省內企業用工需求,收集了170余家企業用工崗位信息1.8萬個,通過漢陰民情321在線、漢陰發布、漢陰人社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招聘信息,各鎮村同步開展線下“點對點”招聘服務,目前已發布線上招聘信息12期,平梁、澗池、蒲溪、鐵佛寺鎮分別開展線下就業專場招聘會,2912人通過線上線下招聘已實現轉移就業。
“訂單式”技能培訓,實施定向輸出安置就業。漢陰縣人社局高度重視就業扶貧工作,通過前期就業需求調研、技能培訓摸底,并根據全縣勞動力、企業、市場需求,精心指導培訓學校“因人施培、因崗定培”,大力開展“訂單式”線上線下技能培訓,實施“企業+基地培訓+定向輸出+就業安置”的技能精準就業模式。今年以來,已開展線上技能培訓7期600余人,切實提升了就業技能。
組建村級勞務扶貧公司,有組織分類轉移就業。針對無法外出、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和具備一定勞動條件的60歲以上的老人等四類在家勞動力群體,在全縣141個村(社區)和300戶以上的扶貧搬遷社區成立勞務扶貧公司,已組建村級(社區)勞務扶貧公司152家。村級勞務扶貧公司將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按照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統一薪酬、統一結算的運行模式,把村(社區)的四類勞動力組織起來,到村內、鎮內、縣內的新社區工廠、工業園區、農業園區,茶葉、獼猴桃、蠶桑產業基地務工。同時給予村勞務扶貧公司穩定就業后每人200元或500元的職業介紹補貼。目前已組織 8500人就近到新社區工廠、園區企業、產業基地實現就業。
推進新社區工廠復工復產,就近就地吸納就業。縣人社局制定印發了《新社區工廠復產復工指導方案》,實行局科級領導聯鎮、股室包企業的幫扶機制,深入鎮、村新社區工廠“一線”,協調購置防護設備,指導企業做好復工準備,發放防疫物資6.4萬元,動員縣內勞動力就近到地到新社區工廠、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商超等地就近就地就業。目前,全縣新社區工廠已復工55家,其中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復工27家,已經復工就業1831人,其中貧困勞動力上崗285人。
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返鄉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為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湖北返鄉人員等就業難題,疫情防控期間,縣人社局、財政局聯合在全縣10個鎮開發94個臨時性防疫公益性崗位。截止目前,已上崗94人,其中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34人。
落實社保援企免減緩政策,助力企業共渡難關。認真落實縣政府關于幫助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10條措施,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嚴格落實減、免、緩政策,為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成本,創造條件。截止目前,為中小微企業和單位參保的個體工商戶減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178戶次172萬元、失業保險39戶6.12萬元、工傷保險34戶19.4萬元,預計6月底將減免企業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約700萬元。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降費42萬元,向企業穩崗返還補貼38戶167.7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