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靜文
在漢陰縣澗池鎮紫云南郡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的藤編社區工廠里,十幾名四、五十歲婦女,邊忙活邊說說笑笑,其中一個40歲左右的婦女正在編著一把藤編椅子,柔軟的藤條在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把座椅的底座就編織完成。趁她抬頭的空閑,筆者和她聊了起來,得知她叫謝祖菊。
謝祖菊原住澗池鎮王家河村七組,距集鎮10余公里,曾因居住環境差、家里孩子多和交通條件不便導致家庭貧困,生活一度過得十分窘迫。2018年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遷至集鎮集中安置小區紫云南郡。
“以前我也想出去打工,但家里沒人照顧,把孩子帶出去花銷更大,就我丈夫一個人掙錢,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自從去年5月份我在社區工廠上班以后,每天除了下午回去給小女兒做頓飯,其他時間都可以在這兒做工,晚上還可以帶回去編,每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夠家里用了。”談起現在的生活狀況,謝祖菊感到非常滿意。“跟以前相比,實在是好了太多,出門再也不是一腳泥,孩子們上學近了,也不用在學校寄宿,家里房子雖然不是很寬敞,但比以前安全,一家人都很滿足。”謝祖菊口中所說的社區工廠是手工編織社區工廠,因是計件取酬,所以,工人也可以在家中編織,成品工廠回購付薪。
據了解,為增強搬遷群眾的后續扶持力度,實現就業增收和服務全覆蓋,漢陰縣在全縣20個搬遷社區內建設“138”管理和服務體系,即一個搬遷安置社區,組建成立一個黨組織、一個社區工廠、一個農業專業產業園區,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物業管理中心、平價購物中心、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兒童托管中心等八大服務中心。目前,全縣20個扶貧搬遷社區共建社區工廠34家,1900余名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