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黃偉)漢陰縣在易地搬遷社區黨建工作中,緊緊圍繞“五個五”工作要求,緊盯目標任務,全方位夯實工作責任,系統性建強干部隊伍,多方面健全工作保障,有效實現了易地搬遷社區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全覆蓋。
抓“三項責任”,提升執行力。堅持將做好易地搬遷社區黨建作為政治任務來抓,一是扛牢主體責任。縣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易地搬遷工作,制定印發了《關于漢陰縣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工作方案》,統籌部署、細化措施、高位推進。縣委書記帶頭多次深入到易地搬遷社區調研指導社區黨建工作,實地指導工作開展。二是夯實主抓責任。縣委組織部緊盯易地搬遷社區黨建目標任務,以隨機查看、督促指導的方式,堅持每月到點到人到項目,推進黨組織建設、人員選配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工作,認真履行社區黨建工作責任。三是壓實直接責任抓落實。出臺《漢陰縣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實行黨政一把手責任制,在10個鎮、25個縣直各部門分別明確責任領導,建立責任清單,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切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抓“兩個覆蓋”,提升引領力。緊盯實現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在易地搬遷社區“兩個100%覆蓋”的目標,有序推進工作落實。一方面完成黨組織設置。采取單獨、掛靠等方式,在具備成立黨組織條件的搬遷社區組建黨組織15個,實現黨組織、黨的工作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全覆蓋,同步指導抓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基本制度落實,推動搬遷社區規范、高效運轉。另一方面積極組建群團組織。按照“素質高、能力強、愛農村”的標準,選派10名優秀黨員干部擔任易地搬遷社區黨組織黨建指導員,選派3名黨員干部分別擔任3個掛靠黨組織的第一書記,指導帶領全體黨員開展工作,同時指導成立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群團組織21個,指導組建居委會7個、業委會7個,共同推動黨的工作全面深入開展。
抓隊伍建設,提升戰斗力。堅持抓隊伍強發展、抓素質促提升、抓后備利長遠,一是選優配強黨組織班子。按照“因事設崗、因地制宜、人隨事走”的原則,合理核定易地搬遷社區“兩委”干部職數30名,有力確保搬遷社區黨組織有人干事、干出成效。二是建強黨員隊伍。對易地搬遷社區黨員進行全面摸底、細致排查,動員遷入黨員168人全部將組織關系轉到新建社區。同時,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定期摸排情況,確保管到位、不遺漏。三是培育后備力量。制定《漢陰縣村(社區)后備力量培育實施辦法》,通過內部培養、人才引流、跨區外援等方式,為15個易地搬遷社區黨組織選配后備力量30名,采取“定崗鍛煉”的辦法,精選部分力量進入黨組織擔任黨組織書記助理、專職黨務工作者、扶貧信息員,梯級推進社區干部隊伍建設。
抓基本保障,提升凝聚力。落實易地搬遷社區干部待遇補貼、黨建工作經費等工作保障,推動易地搬遷社區工作正常開展。一是落實社區干部補貼。參照城鎮社區干部補貼現行標準和核定職數,按照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干部每月3100元、副職干部每月2400元的標準,及時落實“兩委”班子成員補貼待遇。二是落實工作活動經費。為新建活動場所的易地搬遷社區分別補助5萬元補助經費,對新建易地搬遷社區協調落實辦公服務經費、黨建工作經費3萬元,同步落實服務群眾專項經費5萬元,支持保障搬遷社區黨組織工作開展。三是抓好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以保障搬遷社區黨組織活動開展、群眾教育服務為重點,協調發改、財政等單位籌措1116萬元,用于4處新建搬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提升黨組織服務管理群眾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