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我能有今天的好生活,要感謝黨委政府和扶貧干部。幾年來,他們經常到家噓寒問暖,給我送健康、送溫暖、送技術,使我順利實現脫貧。”8月15日,漢陰縣鐵佛寺鎮合一村村民粟先根將兩面錦旗送到了合一村村委會,感謝村委會和幫扶干部們多年來對自己的真情幫扶。
今年62歲的粟先根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與61歲的妻子兩人相依為命。由于自己體弱多病,加之妻子李秀清肢體殘疾且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夫妻二人常年靠著種地艱難度日。2017年3月,村里有了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劉峰上門“認了親”。從此,粟先根家里埋下了脫貧致富的種子。
“因病致貧,先解決健康問題。”幫扶期間,劉峰先后聯系鎮衛生院、縣殘聯為其辦理了殘疾證和慢性病證,通過家庭醫生簽約上門服務,漸漸兩人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好轉,粟先根的肺結核病完全康復,李秀清的高血壓也得到了控制,加上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項目,使李秀清的身體狀況日漸好轉,逐漸可以從事輕體力勞動。
身體恢復健康,就有了脫貧的基礎。村委會和幫扶干部了解到,粟先根夫妻倆對主動脫貧是持積極態度的,且兩人都是愛勞動、熱心腸的人。鑒于其家庭實際情況,村“四支隊伍”為其量身制定了幫扶計劃,先落實公益性崗位,再鼓勵發展種養殖產業,通過就業和產業來實現脫貧致富。
沒技術,送技術;沒資金,送貸款。在扶貧政策的惠及下,在幫扶干部的鼓勵下,粟先根鼓足了勇氣、堅定了信心。
公益性崗位上,粟先根每天都對自己管護的道路、河道進行清潔維護,成為了村里公益性崗位的一面旗幟。產業發展上,從養殖生豬、土雞到種植蔬菜,粟先根不懂不會就主動詢問幫扶干部和產業發展指導員,認真發展產業。幾年過去,自己從因病負債到實現了發展致富,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有了黨和政府的政策惠及、有了幫扶干部的傾力幫扶,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粟先根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用他自己的話說:“黨的扶貧政策就是給我們貧困戶脫貧致富樹立信心的,幫扶干部就是我的貼心人,現在的生活越過越好,我也有信心把今后的生活過得更好!”